超铀核的研究
Contribuinte(s) |
靳根明 郭俊盛 |
---|---|
Data(s) |
07/01/2000
|
Resumo |
本文详细调研了超铀核研究的发展过程,总结了超铀区核素产生方法、传输方法以及分离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利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质子直线加速器的质子束,轰击稀有放射性靶,通过(p,4n)反应道合成和研究了超铀区新核素~(235)Am,巧妙地利用X射线对核素进行了指定,得到了它的半衰期及合成截面,实验中没有观测到伴随~(235)Am的β~+(EC)衰变的γ跃迁,该方法发表后即被日本的实验小组采用;同时利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SFC加速器提供的~(20)Ne束流轰击~(233)U靶,测量反应产物的α衰变,第一次观测到~(250)102的α衰变,由此得到了~(250)102的半衰期,它不同于~(250)102已知的半衰期;在实验中还观测到一个能量为17.6MeV的衰变。实验采用氦喷嘴传输技术对反应产物进行传输,并根据产物的不同衰变采用了不同的测量方法,对~(235)Am由于其半衰期长,采用了化学分离的分离方法并测量X、γ及其符合测量,而对~(250)102等采用直接测量其α衰变,利用衰变关系进行鉴别的方法。通过对实验的总结分析了利用现有条件研究更重核素的可能。 |
Identificador | |
Idioma(s) |
ch |
Fonte |
甘再国.超铀核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00.10 |
Palavras-Chave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核衰变与结构 半衰期 超重核 |
Tipo |
学位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