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滴线附近的β缓发质子衰变


Autoria(s): 徐树威,李占奎,谢元祥,黄文学,舒能川,陈永寿,许甫荣,王鲲,潘强岩,王旭东,于涌,邢烨炳
Data(s)

20/02/2005

Resumo

简要回顾了我们小组在 1996~2004 年中发表的有关质子滴线附近β缓发质子衰变的实验结果, 即运用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 +“p-γ”符合方法, 在稀土区质子滴线附近首次观测了 9种新核素的β缓发质子衰变, 在 A= 90 核区的 N = Z线附近获得了 5 种核素的β缓发质子衰变的新数据. 同时着重补充了一些重要的实验技术细节. 汇总了这 14 种核素的半衰期、自旋、宇称、形变以及生成反应截面的实验结果, 并与流行的核模型理论预言进行了系统的对比讨论. 从中看出:(ⅰ) Mo, Rh 以及“等待点”核 Ru 和 Pd 半衰期的实验值比近期 M?ller 等 85 92 89 93人的宏观-微观理论预言值长 5~10 倍, 因而明显地影响天体 rp-过程的核素丰度;(ⅱ) 实验指认的质子滴线核 Ho 和 Pm 的自旋和宇称, 与流行理论预言不符, 142 128但用 Woods-Saxon-Strutinsky 方法计算得到的位能面可以解释自旋和宇称的实验值; (ⅲ) 实验估计的 9 种稀土核的生成截面比通用的 Alice和 HIVAP 程序的计算值要小 1~2 个数量级.

Identificador

http://ir.impcas.ac.cn/handle/113462/3609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30023

Idioma(s)

中文

Fonte

徐树威,李占奎,谢元祥,黄文学,舒能川,陈永寿,许甫荣,王鲲,潘强岩,王旭东,于涌,邢烨炳.质子滴线附近的β缓发质子衰变, 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2005-02-20, 2005( 01):1-10

Palavras-Chave #质子滴线 #β缓发质子衰变 #氦喷嘴带传输系统 #“p-γ”符合 #自旋 #宇称 #形变 #反应生成截面
Tipo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