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氏菌(Frankia)共生固氮基因研究


Autoria(s): 崔玉海
Data(s)

1990

Resumo

选取三株属于不同亲合类群的Frankia代表菌株即 At4(分自色赤杨)、Cc01(分自细枝木麻黄)和 Hr16(分自沙棘),提取了其总DNA,以G-谱宿主粘粒载体, pLAFR1建立了其基因文库,转化了数和重组质粒酶切检查均证明达到理论要求。为克隆 Frankia的共生固氮基因,采用了二种克隆策略,首先是基于固氮酶结构基因 (nifHDK) 在固氮微生物中的普遍保守性,以其为探针筛选文库;其次是基于 Frankia 在侵染和结瘤过程中与根瘤菌的相似性,考察二者结瘤基因的结构相似性和功能互补性。BamHI酶解的 Frankia 总 DNA 与pSA30(肺炎克氏杆菌nifHDK)的杂交表明nifHDK同源片段的大小在不同亲合类群菌株中是不同的:在At4基因组中分布在 3kb、1.9kb和0.8kb 三条杂交带上,在Hr16中分布在 2.1kb 和 1.7kb 二条带上,而在木麻黄类群(包括木麻黄属和异木麻黄属)6个种的内生菌中,均集中分布在一条只有 5.5kb 的 BamHI片段上,这表明此片段可作为木麻黄类群菌株的一个特征性分类指标。用 pBR322 为载体,克隆了Cc01中的5.5kb的nif同源片段(pCc1GX),与pSA30中的nifH、nifD和nifK基因的杂交表明pCc1GX确实含有了全部的固氮酶结构基因的同源区。以pCc1GX为探针,通过菌落原位杂交,从文库中分离到几个 nif克隆,即:pAt1GX(来自 At4文库),插入片段为 24kbEcoRI片段,含有 1.9kb 的nif同源片段和 0.8kb nif同源片段的大部分;pHr18GX (来自 Hr16 文库),插入片段为二条13kb的EcoRI片段,其中分别含有 2.1 kb 和 1.7 kb 的nif同源片段,以及pHr11-③GX,插入片段的 17kb EcoRI片段。pHr18GX 和pHr11③GX 中插入片段总长约 43kb,根据一般与共生固氮有关的基因成簇存在的特点,这些片段可能含有了很大一部分的 Frankia共生固氮基因。关于Frankia基因组中nifH和nifDK的连锁与分离问题尚无定论,二种情况皆有实证;本工作发现pAt1GX中 1.9kb BamHI nif 同源片段和pHr12GX、pHr17GX、pHr18GX中 2.1kb BamHI nif同源片段与 pPC1201 和 pP1202皆呈阳笥杂交,在木麻黄类群菌株中则 pSA30的同源片段集中在 5.5kb 的 BamHI 片段上,这些结果说明在At4、Hr16和6株木麻黄类群菌中,nifH和nifDk均是连锁的。以豌豆根瘤菌结瘤基因(nodDABC)为探针杂交 BamHI和EcoRI酶解的 Frankia 总DNA,均未发现阳性杂交信号。通过三亲本杂交,将At4文库分组(每组480克隆)并导入nodD缺陷的豌豆根瘤菌结瘤缺陷(nodD-)受体,结果得到一些互补瘤,这些瘤较正常瘤为小,呈白色,显瘤时间较正对照稍迟。分析根瘤内生菌的重组质粒分布和大小后,得到一条“公共”质粒(pAt2GX),含有约 23kb的EcoRI插入片段,但当将其重新导入一个新的结瘤缺陷受体时,它却不能再度互补受体的致瘤能力。

Identificador

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3587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06471

Idioma(s)

中文

Fonte

弗兰克氏菌(Frankia)共生固氮基因研究.崔玉海[d].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990.20-25

Palavras-Chave #弗兰克氏菌 #放线菌结瘤共生 #基因文库 #共生基因 #固氮 #结瘤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