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针阔混交林林木死亡量和主要树种倒木分解规律的研究


Autoria(s): 陈华
Data(s)

1989

Resumo

红松针阔混交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地稳定的地带性天然森林植被。开展其林木死亡量和倒木分解规律的研究,不仅能有效地监测红松针阔混交林的动态。而且能加深倒木生态功能的认识,为合理管理倒木资源提出对策。同时也有助于填补我国倒木研究的空白。根据研究,长白山红松阔叶林和阔叶红松林林木年死亡量分别为0.15 ~ 0.66T/年·ha和1.23 T /年·ha。倒木年输入量分别为0.03 ~ 0.19 T/年·ha和0.22 T /年·ha。林木年死亡量和倒木年输入量随着林分时空的变化差异很大。风害是其林木致死的主要原因。红松阔叶林有倒木82株/ha,站杆8析/ha。倒木的生物量为7.90T/ha,倒木的复盖度为1.31%。阔叶红松林倒木和站杆分别为94株/ha和24株/ha,倒木生物量为16.23T/ha。倒木的复盖度为2.02%。红松紫椴倒木分别占上述这两个类型倒木总生物量的59.17%与46.77%。红松阔叶林和阔叶红松林倒木株数、复盖面积、体积和生物量按腐烂级分配基本呈正态分布。红松阔叶林倒木的径级结构与活立木径级结构并非完全一致林地倒木的方向与主风向关系不大。研究表明,红松(y_1)和紫椴(y_2)的分解模型分别为y_1 = 0.3747e - 0.0162t. y_2 = 0.4454 e~(-0.0275t),单项指数衰减模型是红松紫椴倒木分解较为理想的数学模型。它们的分解常数为0.0162 ~ 0.0230/年与0.0275 ~ 0.0390/年,其中粉碎常各为0.0068/年与0.0115/年。红松紫椴倒木重量损失掉50%,大约需43年与25年,重量损失掉95%,大致需185年与106年。红松倒木胸径大小对分解常数无显著影响。倒木下方一般比倒木上方和侧方分解要快一些。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倒木边材到心材的不同层次。其分解常数逐渐下降。红松和紫椴倒木分解中。倒木C含量比较稳定。N、Ca和Na都呈不同程度的递增。k呈下降趋势。而P和Mg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红松阔叶林和阔叶红松林倒木中分别含有C3361.12 kg/ha、7184.11kg/ha; N 26.83kg/ha、33.44 kg/ha; P 3.68kg/ha、6.29kg/ha; ca33.33kg/ha 38.04kg/ha; mg 2.67kg/ha、 3.87 kg/ha; K 4.73 kg/ha. 8.15 kg/ha; Na 1.42 kg/ha、2.76 kg/ha. 倒木是重要的养分库,尤其是N素库。红松阔叶林倒木影响天然更新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林木风倒或枯死。形成林窗。为天然更新创造有利条件。这和云冷杉林大部分是直接在腐烂的倒木上完成天然更新的机制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倒木是红松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建议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应严禁人为清理倒木,并进一步开展倒木的研究。同时针对以生产木材为主的红松阔叶林内侧木,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管理措施。

Identificador

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3509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06432

Idioma(s)

中文

Fonte

红松针阔混交林林木死亡量和主要树种倒木分解规律的研究.陈华[d].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989.20-25

Palavras-Chave #红松针阔混交林 #林木死亡量 #倒木 #腐烂级 #倒木生物量 #分解常数 #模型 #天然更新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