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棕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研究


Autoria(s): 郑靖
Data(s)

2005

Resumo

本文以下辽河平原潮棕壤农田生态系统(水稻、玉米、大豆、小麦、撂荒地和人工林)为对象,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主要温室气体在作物生长季和非生长季节的CH4和N2O通量动态变化进行了观测研究,同时测定了相关土壤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土壤融化期间,农田土壤是大气N2O的一个重要源以及大气CH4的汇。在农田生态系统的生长季中,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的三种处理(常规、无氮和无作物)的植物一土壤系统均为大气N2O的源。水稻植株的参与使得稻田CH4排放量增加了109%。当土壤Eh降到-150mv以下时,稻田土壤CH4排放剧烈。土壤湿度也是制约旱田N2O释放的关键因素。土壤温度不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因子;氮肥(150kg/hm2N)的施用使得稻田、玉米田和春小麦田N2O的排放增加了49%、288%和10%。在全年范围内,撂荒地和人工林的土壤一植物系统是大气NZO的源。撂荒地是大气CH4的源,而人工林则是大气CH4的汇。当土壤含水量在20%以上时,其与CH4气体排放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水稻三种处理的土壤植物系统是大气CH4的显著源,除了人工林的土壤系统是大气CH4的微弱汇,其他生态类型的土壤均为大气CH4的微弱源。农田生态系统的几种作物土壤系统均为大气N2O的源,但年排放量差异不明显,相对来说,不施肥的撂荒地和人工林的N2O年排放量很小。

Identificador

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3425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06390

Idioma(s)

中文

Fonte

潮棕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研究.郑靖[d].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5.20-25

Palavras-Chave #温室气体排放 #不同土地利用 #土壤因子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