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膜与添加抑制剂结合型尿素的控效机理


Autoria(s): 张海军
Data(s)

2004

Resumo

对尿素进行包膜是控制尿素溶出的有效措施,但尿素包膜不能控制尿素溶出后的土壤生物化学转化行为。为了既控制尿素的溶出行为又控制溶出后尿素的水解或水解生成NH4+的硝化过程,本研究利用流化床喷涂技术将脉酶抑制剂氢醒(HQ)和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分别加入聚合物包膜尿素内。包膜层的化学组成和通透性抉定性地影响着尿素和抑制剂的溶出特征。尿素从聚合物包膜内溶出过程可分成4个阶段:滞后阶段、溶胀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在土壤中,HQ和DCD从包膜内溶出的速度快于尿素。尿素和HQ的同时缓慢溶出使尿素的水解过程比较平缓,有效避免了尿素在土壤中迅速水解所造成的土壤NH4+-N激增和土壤pH剧烈增加现象,使尿素氮的NH3挥发损失大幅度降低。DCD和尿素的同时控制溶出减小了DCD淋失的可能性,延长并增强了DCD对土壤硝化作用的抑制效果,并显著降低了土壤NO3-的淋失。水稻盆栽试验、小麦一白菜复种微区试验和玉米田间小区试验的结果表明,包膜尿素中添加DCD表现出了较高的肥效。施用添加DCD的包膜尿素明显增加了土壤NH4+-N的供应,增加了作物的N累积吸收量,并且使白菜产量显著增加了31.3%(与尿素分施相比)。尽管在包膜尿素中添加HO明显降低了土壤NH3挥发损失的可能性,但施用添加HQ的包膜尿素处理仅获得了与尿素分施处理相当的作物生物性状、N累积吸收量和产量。

Identificador

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3319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06337

Idioma(s)

中文

Fonte

包膜与添加抑制剂结合型尿素的控效机理.张海军[d].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4.20-25

Palavras-Chave #包膜尿素 #抑制剂 #尿素N转化 #N损失 #N吸收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