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山区与长白山植物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
Data(s) |
26/05/2009
|
---|---|
Resumo |
辽东山区(龙岗山)为长白山余脉,原始林受干扰后形成的次生林是该区森林资源主体,长白山是以原始林为主。通过对两地区植物物种组成、林分结构、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比较,可以了解受干扰后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物种多样性变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人类活动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地面样地调查的方法,分析长白山地区原始林、次生林和辽东山区次生林植物物种多样性差异,并引入干扰度的概念探讨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通过遥感解译的方法分析两地乔木树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差异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情况。以期为次生林的恢复、经营,及长白植物区的植物保护提供参考。 主要结论:通过地面调查、比较可知1)Shannon-Wiener指数是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的综合反映,总体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原始林大于次生林;乔木层和灌木层多样性:辽东山区(次生林)要大于长白山地区(原始林和次生林,下同),而草本层小于长白山地区。2)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的比较结果表明:次生林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种丰富度,但受到物种散布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物种分布的均匀性较差。 引入干扰度的概念,分析干扰强度对两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可知1)干扰对长白山次生林各层均有影响,且各层变化不一致;对辽东山区次生林的影响,基本表现为受中等水平干扰的林分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2)人为干扰是十分复杂的,且各林型本身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干扰强度对不同林型的影响不同,且对同一林型不同层次的影响也不相同。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如长白山桦木林的总体物种多样性增加,乔木层先增加后降低,灌木层与乔木层相反,草本层变化较小;长白山杂木林的总体多样性、乔木层多样性、灌木层多样性均先增加后降低,草本层变化较小;针阔混交林总体、乔木层、草本层多样性各指数表现不一致,灌木层先增加后降低。 通过遥感影像的解译,分析长白山地区和辽东山区乔木树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两地乔木树种多样性指数多处于1.4-2.0之间,较高和较低多样性指数所占的比重较小;辽东山区乔木层树种多样性高于长白山地区,这与地面调查的结果相一致。2)长白山地区和辽东山区乔木树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变化不一致:随着海拔梯度的上升,辽东山区乔木层多样性下降;长白山地区乔木层多样性大致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即单峰分布格局。 |
Identificador | |
Idioma(s) |
中文 |
Fonte |
辽东山区与长白山植物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张彩虹[d].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9.20-25 |
Palavras-Chave | #物种多样性 #干扰 #环境因子 #空间分布格局 |
Tipo |
学位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