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县石漠化景观变化分析


Autoria(s): 殷洁
Data(s)

01/06/2009

Resumo

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石漠化与西北区的沙漠化,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面临的两大地域性环境问题。贵州地处西南喀斯特腹地,是我国石漠化分布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省份。加强石漠化研究、加快综合治理,既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需求、构建长江和珠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保证,更是实现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本研究选取普定县后寨河中下游地区,采用遥感影像数据,定量分析了1973-2004年31年间的景观格局变化,并对引起景观变化的误差来源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1)研究区水田、旱地始终占据优势地位,构成了以水田、旱地为基质,其它景观类型镶嵌其中的格局。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分析景观格局变化,31年间景观变化不大,表现为有林地面积持续减少,旱地变化较复杂,草地、灌木林地、有林地三者之间双向转化明显。 (2)后寨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山地众多,本研究将地形坡度分为三类五级:缓坡<10°;中坡包括10°~17.5°;17.5°~25°;25°~35°;陡坡>35°。计算不同坡度等级上景观类型的变化量和面积变化百分比,<10°地形上表现为建成地大面积扩张,达到35.5%,10°~17.5°,17.5°~25°,25°~35°三个坡度级上裸岩面积百分比增加甚至达到10倍以上。中坡、陡坡度上人为的还林还草、毁林毁草活动与自然的生态系统逆向演替并存。 (3)依据Costanza等人对全球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服务功能价值测算结果的比例关系,分析景观变化的生态效应,后寨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土地利用生态价值整体属于中等偏低。 (4)Kappa指数系列计算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影像解译精度,1973-1987年间景观变化相对较大,因不同空间分辨率影像造成的解译误差、遥感数据处理过程中引入的误差,对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起到干扰作用。分别计算真实景观表面积与地图投影面积,不同空间分辨率影像的景观类型面积考虑坡度的情况下,与地图投影面积相比,增幅变化不大,表明各期影像空间分辨率对地形起伏造成的误差不明显。不同解译者结果比较显示,误差主要发生在地物边界的确认和类型辨识上。 (5)定性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划分、遥感影像解译方法选择和景观指数选择引入的误差。尽管遥感数据来源不同、分析方法不同,产生的误差也不同,但最终结果都通过土地利用类型图反映出来。所以当前最现实的可能性是提高遥感数据的分类准确度。 本文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对普定县后寨河流域中下游地区1973-2004年景观变化进行研究;并通过定性定量结合方法,分析景观变化结果的误差来源,对景观格局空间分析的准确性这一热点问题做了一定的探讨。

Identificador

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2891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06123

Idioma(s)

中文

Fonte

普定县石漠化景观变化分析.殷洁[d].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9.20-25

Palavras-Chave #石漠化 #景观格局变化 #误差来源 #遥感影像 #景观格局指数 #普定县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