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育措施对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的影响


Autoria(s): 李明
Data(s)

26/05/2009

Resumo

过度放牧是科尔沁地区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围栏封育可以有效的抑制牲畜对植被的破坏,促进沙地植被恢复,从而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本文以科尔沁沙地主要固沙植被——小叶锦鸡儿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封育年限和自然放牧条件下小叶锦鸡儿群落的土壤种子库特征、植被群落结构及空间异质性、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水分动态,较系统地探讨了封育措施对沙地植被恢复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1) 封育措施促使固沙植被区土壤种子库密度显著增加,自然放牧的小叶锦鸡儿群落封育2年、6年和12年后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提高了15.7%、482.5%和728.1%;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随着封育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封育和放牧条件下小叶锦鸡儿群落土壤种子库均为聚集分布,封育措施降低了土壤种子库的空间异质性。(2) 封育措施对沙地植被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封育6年和12年后总植株密度分别提高了108.0%和239.3%,草本植物盖度分别提高了261.6%和271.6%;封育2年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增加,封育6年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随着封育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放牧条件下小叶锦鸡儿群落植株密度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封育后空间自相关性降低。(3) 封育措施显著改善了土壤的养分状况,放牧地封育后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封育区土壤含水量在0~10cm及40~60cm深度高于放牧区,在10~40cm及60~120cm深度低于放牧区;土壤含水量随着封育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但封育措施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Identificador

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2865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06110

Idioma(s)

中文

Fonte

封育措施对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的影响.李明[d].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9.20-25

Palavras-Chave #科尔沁沙地 #封育 #土壤种子库 #物种多样性 #空间异质性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