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吡唑类硝化抑制剂对铵氧化的作用效果
Data(s) |
14/05/2009
|
---|---|
Resumo |
通过室内培养、模拟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吡唑类化合物的硝化抑制效应与其结构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吡唑类化合物都能有效抑制土壤中的硝化作用,其中以3-甲基吡唑(MP)、3,4-二甲基吡唑和4-氯-3-甲基吡唑(ClMP)及其衍生物效果最佳。4-位被氯原子取代能够提高吡唑类化合物硝化抑制效果。但因水解作用的发生,1-位的取代反应、中和反应和络合反应均不能改变其硝化抑制效果。三种效果较好的吡唑类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1-甲胺酰基-3-甲基吡唑(CMP)和ClMP在土壤中的最适用量分别为纯N用量的1.0%、1.0%和0.5%。吡唑类化合物的硝化抑制效果随土壤温度和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在培养前期(0~14d)随土壤含水量和pH的升高而升高,在培养后期(>14d)随土壤含水量和pH的升高而降低。 吡唑类化合物随水在土层中垂直迁移与水平扩散速率与其分子的亲疏水性有关,垂直和水平迁移速率均为MP>DMPP> ClMP。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吡唑类化合物在土壤中吸附量的主要因素,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对吡唑类化合物的吸附性越强。随pH的升高,土壤对吡唑类化合物的吸附能力降低,但在土壤通常所能达到的pH范围(4.5~8.5),pH对吡唑类化合物在土壤中的吸附作用影响不显著。土壤类型、抑制剂种类、温度与是否重复使用都影响吡唑类硝化抑制剂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一般褐土>棕壤,DMPP>MPC,低温>高温,未重复施用>重复施用。 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进行了吡唑类硝化抑制剂效果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唑类硝化抑制剂和尿素同时施用能显著提高玉米生育前期土壤中NH4+-N含量,降低土壤中NO3--N含量;并能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且能使NO3-向土壤下层淋移趋势明显减缓。 |
Identificador | |
Idioma(s) |
中文 |
Fonte |
新型吡唑类硝化抑制剂对铵氧化的作用效果.史云峰[d].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9.20-25 |
Palavras-Chave | #吡唑 #硝化抑制剂 #氨氧化 #吸附 #氮素利用率 |
Tipo |
学位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