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蚕(Nereis diversicolor )耐铜、镉和石油烃污染的分子生态毒理学研究


Autoria(s): 张倩茹
Data(s)

01/06/2007

Resumo

沙蚕作为海陆交错带的关键性物种,常被作为环境污染的指示生物。沙蚕生态毒理学已成为生态毒理学研究中又一大有发展前途的研究方向,而有关其耐受高污染胁迫机理的研究则会促进其在生物修复等应用技术领域的发展。针对目前国内外对耐受性机理研究较少的这一现状,并根据我国近岸海域污染的客观事实,本研究确立了以重金属Cu/Cd和有机物石油烃为主要污染物的沙蚕耐污染毒理效应研究,从分子生态毒理学角度对其耐受机制进行探讨。 本研究所采用的三种单一污染物对沙蚕均具有潜在的生理毒性,根据半致死剂量的高低确定毒性强弱顺序依次为:石油烃>Cu>Cd。乙酰胆碱酯酶对石油烃毒性效应的灵敏性明显强于重金属,可溶性蛋白对三种污染物毒害响应的敏感性则较差。两种不同类型的重金属均可以诱导MT的合成,污染物与解毒系统之间存在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但当达到一定浓度时MT基本达到饱和,并维持某一稳定水平。沙蚕对重金属和石油烃均表现出显著的生物富集现象。 重金属Cu/Cd和石油烃的联合作用对沙蚕的毒性效应与污染物浓度组合有关,在高浓度石油烃组合中,两种污染物表现出拮抗作用,重金属对于石油烃所引起的神经毒性有钝化作用,而以可溶性蛋白含量作为单一指示则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石油烃不能显著诱导沙蚕MT的合成,但与重金属Cu/Cd联合作用时能够显著影响MT含量。沙蚕对不同污染物的生物富集受两者浓度组合关系的影响。 根据以上结果推测沙蚕耐受重金属的机制可能与MT的解毒功能有关,因此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获得了沙蚕金属硫蛋白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该序列长度为287bp,编码65个氨基酸,富含Cys达24.2%。但有关其全序列基因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Identificador

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2513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05934

Idioma(s)

中文

Fonte

沙蚕(Nereis diversicolor )耐铜、镉和石油烃污染的分子生态毒理学研究.张倩茹[d].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7.20-25

Palavras-Chave #沙蚕 # # #石油烃 #乙酰胆碱酯酶 #金属硫蛋白 #生物富集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