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蚕(Nereis diversicolor)暴露于镉、铜和石油烃单一与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化学研究
Data(s) |
25/05/2006
|
---|---|
Resumo |
沙蚕(Nereis diversicolor)是一种栖息于水陆交错带沉积物中、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的底栖无脊椎动物。本项研究以水陆交错带典型重金属污染物(Cd、Cu)和石油烃为代表,就其单一与复合污染对沙蚕的生态毒理效应进行研究,从污染生态化学的角度对其毒性机理进行探讨,并找出可用于对潮间带地区重金属和石油烃污染进行生态毒理评价的敏感生物标记物(biomarker),为水生生态系统的水质监测、污染诊断以及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表明,在急性毒性污染暴露过程中,各污染物均可对沙蚕种群产生毒性效应,其毒性大小依次为: Cu>Cd>石油烃;复合污染对沙蚕的联合毒性效应机制十分复杂,可用联合效应广义理论加以解释。 随着时间的延长,Cd、石油烃单一污染暴露导致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POD活性未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Cu单一污染使SOD活性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先被诱导后抑制,POD活性先是显著下降,而后缓慢上升;Cd、Cu与石油烃的复合污染效应对沙蚕体内SOD、P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与其不同浓度组合以及染毒时间有关;初步认为SOD活性可作为敏感的生物标记物来反映水陆交错带地区重金属和石油烃污染状况。 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低浓度石油烃(100μl L-1)与高浓度Cu复合污染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Cu在沙蚕体内的蓄积量,而Cd与石油烃复合污染并未诱导Cd在沙蚕体内积累量的增加。研究还发现,沙蚕体型大小对Cu和石油烃在沙蚕体内的积累量没有影响,重要的是沙蚕体内Cd、Cu与石油烃的含量基本能够反映出其生境中重金属与石油烃的污染状况,但在实践应用中需要考虑采样时间、海水温度以及盐度等因素的影响。 |
Identificador | |
Idioma(s) |
中文 |
Fonte |
沙蚕(Nereis diversicolor)暴露于镉、铜和石油烃单一与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化学研究.孙福红[d].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6.20-25 |
Palavras-Chave | #沙蚕 #海陆交错环境 #复合污染 #生态毒理化学 |
Tipo |
学位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