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Bicc1 基因的克隆、Bicc1 多克隆抗体制备及蛋白定位与表达的研究
Contribuinte(s) |
吴冠青 杨君兴 |
---|---|
Data(s) |
2009
|
Resumo |
双尾-C 基因 (Bicaudal-C)首先在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发现,其功能丧失导致果蝇胚胎滤泡细胞的错误迁移、头部的缺失和双尾结构的形成。后来发现多个物种都含有Bicaudal-C 的同源基因,其中小鼠中的同源基因Bicc1 的缺失导致小鼠产生肾脏等脏器的病变,其症状与人类多囊肾疾病高度相似,但其具体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以小鼠肾脏组织总RNA 为模板体外反转录为cDNA,通过分段巢式 PCR 及酶切连接的方法获得了全长约3Kb 的小鼠Bicc1 cDNA 序列。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全长的Bicc1 蛋白,选择两个免疫原性较好的区段作为抗原位点构建相应的原核表达载体;IPTG 诱导表达并纯化融合蛋白,制备两种兔抗Bicc1 蛋白多克隆抗体,并通过Western blot 证实这两种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用细胞免疫荧光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该蛋白的定位做了一些初步研究。发现Bicc1 蛋白定位于体外培养的小鼠肾细胞的细胞质内,并在胚胎发育于期表达仅在心脏,后来逐步地在各个组织器官内出现,并在出生后的小鼠体内表达稳定。Bicc1 mDNA 也表达于多个器官内,并且在肾脏中有明显较高的表达量。找到了的两个针对Bicc1 基因的RNAi 的序列,通过荧光强度变化和Western blot 均证明这两个序列能明显降低Bicc1 蛋白在体外培养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为下一步建立稳定的细胞株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Identificador | |
Idioma(s) |
中文 |
Fonte |
周亮.小鼠Bicc1 基因的克隆、Bicc1 多克隆抗体制备及蛋白定位与表达的研究[硕士].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 |
Palavras-Chave | #Bicc1 #克隆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表达水平 #RNAi |
Tipo |
学位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