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科野鲮亚科第二类群的系统分类及重要类群的系统发育检验


Autoria(s): 黄艳飞
Contribuinte(s)

杨君兴

陈小勇

Data(s)

2007

Resumo

Zhang 等(2000)根据口唇部结构把鲤形目Cypriniformes 鲤科Cyprinidae 野鲮 亚科Labeoninae 鱼类分为三个类群。其中第二个类群鱼类的特征是吻皮发达向 腹面下包、上唇退化、下唇向复杂的形态演变,有的形成似吸盘状的雏形构造。 在整理广西鱼类标本时,发现来自广西桂林大埠的十余尾标本不能归到野鲮亚科 任何属中,在这里建立一个新属-狭吻鱼属(Stenorhinchus)。狭吻鱼属的口唇部结 构具有野鲮亚科第二类群鱼类的特征。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狭吻鱼属的有效 性及其在野鲮亚科第二类群中的系统位置。传统的观点(张鹗,1998)认为异华 鲮属Parasinilabeo 与唇鱼属Semilabeo、泉水鱼属Pseudogyrinocheilus 的亲缘关 系较近,苏瑞凤(2001)认为异华鲮属与华缨鱼属、直口鲮属构成一个单系群, 本研究的另一目的是要探讨异华鲮属在野鲮亚科中的分类地位,同时描述了异华 鲮属一新种-长鳍异华鲮(Parasinilabeo longiventralis)。 基于外部形态和骨骼特征,利用分支系统学原理和方法对野鲮亚科第二类群 鱼类进行系统发育研究。选择野鲮亚科第二类群的直口鲮属(Rectoris)、穗唇鲃 属(Crossocheilus)、角鱼属(Akrokolioplax)、华缨鱼属(Sinocrossocheilus)、拟 缨鱼属(Pseudocrossocheilus)、异华鲮属(Parasinilabeo)、唇鱼属(Semilabeo)、 泉水鱼属( Pseudogyrinocheilus ) 和第一类群的鲮(Cirrhinus) 、舌唇鱼 (Lobocheilus)、脂孟加拉鲮(Bangana)作为内群,以鲃亚科的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大鳞高须鱼(Hypsibarbus vernayi)作为外群。利用外群比较法选取 性状,进行编码后建立一个性状状态矩阵。然后应用软件MacClade4.0 和Paup4.0 进行分析。本研究选取61 个性状来构建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 野鲮亚科第二类群的鱼类构成一个单系群,在这里把它们命名为穗唇鲃组;(2) 狭吻鱼属是个有效属,应置于野鲮亚科第二类群并与唇鱼属、泉水鱼属的亲缘关 系最近;(3)异华鲮属与狭吻鱼属、唇鱼属、泉水鱼属的亲缘关系较密切,在4 属之中,它是较早分化出来的类群; (4)宽唇华缨鱼和三齿华缨鱼不聚成姐妹 群,华缨鱼属不构成单系群;(5)直口鲮和宽唇华缨鱼的分类地位不稳定,需要 今后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确认。

Identificador

http://159.226.149.42/handle/152453/6101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98080

Idioma(s)

中文

Fonte

黄艳飞.鲤科野鲮亚科第二类群的系统分类及重要类群的系统发育检验[硕士].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

Palavras-Chave #系统发育 #野鲮亚科 #狭吻鱼属 #异华鲮属 #形态学特征 #广西 #中国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