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亚群在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中数量、表型和功能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
Contribuinte(s) |
郑永唐 |
---|---|
Data(s) |
2010
|
Resumo |
本论文主要由3 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中国恒河猴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 状细胞的表型及功能研究;外周血DC 亚群在SIVmac239 感染的中国恒河猴中 数量及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急性感染期SIVmac239 对中国恒河猴外周血DC 亚 群的凋亡和免疫表型的影响。 非人灵长类动物是人类的近亲,由于在组织结构、免疫、生理和代谢等诸 多方面与人类高度近似,科学界较普遍地利用非人灵长类作为动物模型来进行 艾滋病(AIDS)的发病机制和疫苗研究。中国恒河猴发病缓慢,更适合于HIV 感染的相关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在体外成功培养了中国恒河猴单核细胞来 源的树突状细胞(monocyte derived dendritic cells,MDDC),并测定其表型和免 疫刺激功能。通过GM-CSF 和IL-4 共同刺激培养单核细胞6 天以后便获得了未 成熟MDDC,随后加入IL-1β、PGE2、LPS 和TNF-α 联合刺激MDDC 成熟。 成熟的MDDC 上调了共刺激分子和CD83 的表达,具有很强的刺激T 淋巴细胞 增殖的能力并分泌大量的IL-12。本研究为后续的DC 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我们实验室建立了SIVmac239 感染的中国恒河猴动物模型。以该模型为依 托,我们研究了外周血中DC 亚群在急性感染期以及慢性感染期的数量、表型 及功能变化。DC 作为最重要的连接先天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抗原递呈细胞, 在AIDS 发病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发现AIDS 患者血液和淋巴结中 髓样DC(myeloid DC,mDC)和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 DC,pDC)会随 着感染的进程而减少,并且伴随着功能损伤。本论文通过研究发现,中国恒河 猴的DC 亚群数量在感染后尽管波动十分剧烈,但并没有显著性地增加或减少, 中文摘要 2 在后期DC 数量能够回升到正常的范围之类,这种回升不同于印度恒河猴,很 可能是中国恒河猴缓慢发病的原因之一。进一步通过研究体外刺激DC 亚群分 泌的细胞因子,我们发现在急性感染期,pDC 分泌的IFN-α 显著提高,并很可 能刺激mDC 成熟并促进了IL-12 的分泌。早期大量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助于控制 病毒复制,但同时也激起了整个免疫系统的活化,促进了疾病进程。而在整个 感染阶段,IFN-α 与CD4+ T 细胞呈正相关,而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表明了 IFN-α 对于延缓疾病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测定了急性感染期DC 亚群受病毒影响而发生的表型变化,发现pDC 更容易受到病毒影响而发生凋亡,这可能与pDC 高表达SIV 受体CD4 和CCR5 有关。在感染过程中,尽管mDC 和pDC 都显著地下调了CD4 表达,而上调了 CCR5 的表达,不过仅发现pDC CD4 的表达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而CCR5 的 表达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在此过程中DC 亚群都会因为病毒的影响而活化, 继而提高CCR7 的表达。同时无论mDC 还是pDC,其表达的CD80 和CD86 都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在早期感染中,DC 的活化促使整个免疫系统针对病 毒发挥免疫反应,对于控制疾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Identificador | |
Idioma(s) |
中文 |
Fonte |
夏厚军.树突状细胞亚群在SIVmac239感染中国恒河猴中数量、表型和功能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博士].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
Palavras-Chave | #艾滋病 #HIV #SIVmac239 #树突状细胞 #中国恒河猴 #动物模型 |
Tipo |
学位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