镧系元素化合物在乙烯聚合中的催化作用


Autoria(s): 王生龙
Data(s)

1981

Resumo

用稀土催化剂聚合双烯烃的工作已有大量报导,但有关乙烯,特别是α-烯烃在上述催化剂作用下的聚合却不多见。醇可以活化LnCl_3-Et_3Al催化体系,但对其活化的原因,仅有个别文献进行了定性的解释。在论文研究了NaCl_3-ECOH-Et_3Al体系中醇对催化体系的活化作用,发现通过定量计算催化体系中Cl-Nd链的诱导效应指数,可以判断各种活化剂的活化能力的大小。因此,我们通过定量的计算,解释了没有活化剂时二元体系为什么活性低,而水同样具有含氧的孤对电子,却基本无活化作用,甲醇为什么比其他醇活化能力差等一系列实验现象。研究了镧系所有元素氯化物,在常温常压下对乙烯的催化活性,发现PrCl_3的活性最大,LuCl_3的活性最小,EuCl_3和YbCl_3则无催化活性。用催化效率原子序数作用,在PrCl_3、TbCl_3、TmCl_3、LuCl_3处呈现极值。二价钐不能使乙烯聚合的结果及定量分析EnCl_3体系中Eu~(2+)含量表明,SmCl_3-EtOH-Et_3Al及EuCl_3-EtOH-Et_3Al体系活性小或无催化性是与其部分或全部还原至二价有关。以前的工作证明,在催化体系中Pr、Nd、Gd、Ho及Er均以三价状态存在。因此,用价态的观点不能完全解释活性差异的结果。为了解释上述催化性不同的结果,本文提出了在轨道参与成键及反馈键对活化乙烯分子起主要作用的何定,并用Δ-(表示4f~n→4f~(n-1)的能量)近似代表稀土金属的轨道能量。根据上述何定,利用分子轨道理论,可较好地解释不同稀土氯化物聚合乙烯时催化活性产生差异的原因。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稀土聚乙烯的形态,聚合物呈条网状,与文献中的蛛网状结构类似,对产生条网状结构的机理进行了讨论。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DSC等仪器,比较了稀土聚乙烯与低压聚乙烯及高压聚乙烯的各种性质,发现稀土聚乙烯具有较高分子量,属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熔点高,抗张强度大及在熔点以上(150 ℃)仍具有一定的强度等特点。其相对支化度,结品度及品粒尺寸均与低压聚乙烯类似。我们详细地研究了稀土催化剂聚合得到的聚乙烯粉末的结晶结构,发现稀土聚乙烯的结晶结构属伸展链型,它得到了如下实验事实的证明:1)具有较高的熔点(Tm=139.5 ℃)及较窄的熔融范围;2)同一样的经过热处理后,其熔点明显降低;3)结晶熔点随升温速度的增加而增高;4)粉末光散射图形呈十字叉形状,具有棒状结构特征。

Identificador

http://ir.ciac.jl.cn/handle/322003/34721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96353

Idioma(s)

中文

Fonte

镧系元素化合物在乙烯聚合中的催化作用.王生龙[d].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981.20-25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