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二色谱电化学及其在结构生物电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Autoria(s): 朱永春
Data(s)

31/12/1999

Resumo

将生物电化学与目前生物学的主流学科一结构生物学相结合,形成了结构生物电化学,以研究生物大分子在电化学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规律及其对其电化学活性,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的影响.将园二色谱与电化学技术相结合称为园二色谱电化学,是结构生物电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它不仅为结构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为生物电化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本论文在结构生物电化学的这一新概念基础上,建立了园二色谱电化学方法研究结构生物电化学的实验方法,数据处理和理论分析方法,并开展了多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电化学研究.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在基础理论与方法方面:1.建立和完善不可逆体系中薄层光谱电化学数据处理的双对数方法,用于区别简单电化学过程的E,EC和髓机理,电非活性产物吸附的自封闭,自阻碍和自加速机理;与非线性回归相结合,从有限实验数据中最多可获得7个电化学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并应用于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去甲肾上腺素,乙醇溶液中维生素D2前体,碱性溶液中酪氨酸,中性溶液中抗坏血酸的电化学反应机理的CD谱电化学研究;2.建立了奇异值分解最小二乘方法,用于解析动态光谱数据,不仅能给出组份数,各组份的光谱,而且同时给出各组份分数的分布,并应用于去甲肾上腺素在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中的CD谱的解析和机理研究;3.提出了微区近似概念,与显示差分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微区近似显示差分的数值模拟方法.应用于薄层电化学池中三维的铂网电极体系的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行为的模拟,获得与实验值一致的结果,并对薄层厚度,网眼尺度对薄层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4.以分子力学与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相结合,研究吲哚酚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参数与其式电位之间的定量关系,预测衍生物的式电位,推测电化学反应的气态分子结构机理;在结构生物电化学研究方面:5.在结构生物电化学这一新概念基础上,建立了以CD谱电化学研究结构生物电化学的实验方法,与基础理论研究的结果相结合,进行生物大分子结构.电化学研究:6.在牛血清白蛋白的结构.电化学研究中发现:(1)正电场诱导SA二级结构变化,存在三种构象转化:α螺旋→反平行β折叠;β转角→平行β折叠;平行β折叠→反平行β折叠;(2)负电场诱导BSA二级结构的变化存在β折叠→α螺旋的构象转化;(3)负电场和BSA的电化学还原诱导BSA中双硫键构象的左手旋→右手旋转化;证明了天然BSA中17个双硫键近似有1/2为左手旋;(4)研究了BSA中双硫键的电化学还原为EC机理和参数;7.在DNA的结构-电化学研究中发现:(1)负电场诱导DNA的B_(10.4)→Z_(l0.2)结构变化;(2)DNA电化学还原诱导B_(10.2)→B_(lO.4)和B_(10.2)→C 结构变化; (3)B_(10.4), B_(10.2)和C型DNA可能是由B_(10.4),右手-A和左手-A型DNA的不同组份的共存而形成的;(4)获得DNA电化学还原过程的参数;8.在血红蛋白的结构一电化学研究中发现:(1)电化学还原诱导血红蛋白的T→R构型转化,手性转化的伞翻转效应;(2)电场诱导血红蛋白的两种0c螺旋二级结构间的转化,属于电场诱导血红蛋白的部分变性;(3)获得血红蛋白电化学还原的包括R→T转换的EC机理和参数;9.在细胞色素c的结构-电化学研究中发现:(1)细胞色素c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受电场和酪氨酸残基及血红素中Fe的电化学还原的影响,其中酪氨酸残基还原的影响较大;(2)细胞色素c的电化学还原没有发生构型转化现象;(3)细胞色素c参与二级结构变化的构象有α螺旋,平行β折叠,反平行β折叠和无规卷曲;各组份随电位的变化复杂;(4)获得细胞色素c电化学还原的机理和参数;10.肌红蛋白的结构-电化学研究中发现:(1)电化学还原诱导了肌红蛋白的T→R构型转化伴随着cD谱的峰位移,但没有象血红蛋白那样明显伞翻转效应,表明伞翻转效应是多个亚基共同作用的结果;(2)获得肌红蛋白电化学还原的EC机理,并伴随产物吸附的自阻碍过程及其参数.

Identificador

http://ir.ciac.jl.cn/handle/322003/33953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95969

Idioma(s)

中文

Fonte

园二色谱电化学及其在结构生物电化学研究中的应用.朱永春[d].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999.20-25

Palavras-Chave #国二色谱 #电仪学 #结构生物学 #光谱电仪学 #微区近似 #分子力学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