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mtDNA 多态性及其起源分化研究


Autoria(s): 李祥龙; 张亚平; 陈圣偶; 曾凡同;  邱祥聘; 刘相模
Data(s)

1999

Resumo

 本文用14 种识别6 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Apa Ⅰ、BamH Ⅰ、Bgl Ⅰ、Bgl Ⅱ、Dra Ⅰ、 EcoR Ⅰ、EcoR Ⅴ、Kpn Ⅰ、Pvu Ⅱ、Pst Ⅰ、Sac Ⅰ、Sal Ⅰ、Sma Ⅰ和Xho Ⅰ研究了来自我国12 个省 和自治区共计18 个地方山羊品种218 个个体mtDNA 的RFL P ,并运用Nei 氏公式计算了各限制 性类型间的遗传距离P 和群体遗传多态度π值。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所有个体中共检测到41 个 酶切位点,18 种限制性态型,其中BamH Ⅰ、Bgl Ⅱ、Dra Ⅰ、EcoR Ⅰ和Sal Ⅰ共5 种酶表现出多态。 18 种限制性态型可归结为6 种基因单倍型,单倍型Ⅰ(BamH Ⅰ2B、Bgl Ⅱ2A、Dra Ⅰ2A、EcoR Ⅰ2A 和Sal Ⅰ2A) 和单倍型Ⅱ(BamH Ⅰ2B、Bgl Ⅱ2A、Dra Ⅰ2A、EcoR Ⅰ2A 和Sal Ⅰ2B) 为两种基本单倍 型,研究结果提示我国地方山羊品种起源于两种不同的母系祖先。各限制性类型间的平均遗传距 离为0100436 ,整个群体的平均遗传多态度π值为010487 % ,表明我国地方山羊品种mtDNA 遗传 多样性比较贫乏,分化程度较低。

本研究得到国家科委基础司专项经费以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

Identificador

http://159.226.149.42:8088/handle/152453/1603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47064

Idioma(s)

中文

Fonte

李祥龙,张亚平,陈圣偶,曾凡同, 邱祥聘,刘相模.山羊mtDNA 多态性及其起源分化研究.畜牧兽医学报,1999,30(4):313-319

Palavras-Chave # 山羊 #mtDNA #RFL P #起源分化
Tipo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