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北部沿海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差异研究
Contribuinte(s) |
施平 侯西勇 |
---|---|
Data(s) |
15/05/2010
|
Resumo |
目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很多,具有可操作性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案例研究较 少。特别是我国沿海地区在跨入21 世纪的转折点上,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经济、 社会处于转型之中,生态环境处于极端的压力状态。如何着手从具体区域评价、监测、督 导不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水平与进展成为研究的重点。将山东省北部沿海区域作为 一个相对独立的对象,以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区域发展差异研究为主题,以重点探讨研 究区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与比较、造成区域内差异的原因为研究目标。通过对沿 海地区发展过程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和再现,审视其发展过程中的得失,对于今后未来发展 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本论文共分为八章,各章节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其中的第四章可 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模型和第五章区域能力评价两个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个 大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型与案例实证。各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 绪言。主要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 数据来源,技术路线和研究框架,以及主要的研究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综述国内外学者对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研究,以及国内外学者 关于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内容、方法,总结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三章 山东省北部沿海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系统分析。介绍了研究区的自然环境和资 源概况,并分析了研究10 年的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特征。分析了山东北部沿 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的状况其相互关系,指出了山东北部沿海地 区的发展基础及其面临的问题,为后面进行的评价工作打下基础。 第四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模型研究。通过阐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 论,从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的理念与准则,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 标体系,引出评价的数学模型和标准,并详细介绍了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为下一步区域 可持续发展评价奠定必要的方法论基础。 第五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实证研究。主要是利用建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 系和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滨州、东营、潍坊和烟台山东北部沿海地区,进行了10 年 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比较分析了4 个区域之间发展的异同。 第六章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差异研究。利用区域经济差异理论,以人均GDP 为主指标, 以县区为单位,从产业结构和空间上入手对区域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以山东省沿海县域为 单元,对2000-2007 年8 间的差异作了分析,明晰了造成差距的原因。 第七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研究。从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三个方面出发, 提出了针对该地区的资源环境子系统的能力建设,经济子系统的能力建设和社会子系统的 摘要 II 能力建设以及子系统之间协调保障能力建设,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总结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概括了结论的启示意义 和政策含义,并提出本文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通过山东北部沿海不同地区从1988 年到2007 年的可持续发展程度评价,由评价结果 得出如下结论: 共同点是各地区在资源环境子系统的基础上,经济子系统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 动力。不同点是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子系统发展的速度与资源环境和社会子系统的 发展速度不一致,因而,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变化程度。 4 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都经历了由1998 年的不可持续发展到2007 年的中等可 持续发展。 各个地区的发展速度不一致:从 KSD 的值来判断,滨州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整体 上处于中等偏下的可持续发展程度,东营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整体上处于弱中等 的可持续发展程度,潍坊市在整体上处于弱的可持续发展程度,烟台市可持续发 展能力在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的可持续发展程度。 |
Identificador | |
Idioma(s) |
ch |
Fonte |
于良巨.山东省北部沿海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差异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05-15 |
Palavras-Chave | #指标体系 #评估 #可持续发展 #差异 #山东省 #沿海区域 |
Tipo |
学位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