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黑炭和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
Contribuinte(s) |
陈颖军 |
---|---|
Data(s) |
25/05/2010
|
Resumo |
黑碳(BC)是生物质和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高度聚合的碳质混合物,包括木炭 (char/charcoal)和烟炱碳(soot)等形式。黑碳产生后大部分储存在燃烧原地,而烟炱碳 由于粒径较小,易进入大气,滞留一到数周后回到地表。部分土壤黑碳随河流和大气的搬 运作用进入海洋环境,主要汇集在海岸带沉积物中。由于黑碳涉及到气候变化、碳循环、 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等诸多问题而成为当前气候与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黑碳在环境介质 中比较稳定,因而可以较好的指示人类能源使用及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同时黑碳具有很 强的吸附性,能显著影响周围介质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等)的赋存状态和生态 毒理效应。 多环芳烃(PAHs)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苯环以稠环形式结合的芳香族化合物,主要 来源于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过程,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由于PAHs 具有潜在的致癌性、 致畸性和致突变性(“三致”效应)而在环境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另外由于具有主体的 同源性,PAHs 可以指示BC 的来源和环境过程。 海岸带沉积物是包括BC 和PAHs 在内的众多污染物在环境地球化学迁移过程中的主 要载体和归宿,由于受到陆地和海洋双重作用,海岸带对环境污染物尤其敏感。环渤海地 区是我国北方的社会经济中心,工业、农业和交通发达、人口稠密,污染严重。前人的研 究表明渤海湾的BC 和PAHs 污染程度明显高于我国其他海岸带,但受限制于采样区域和 样品数量,不能全面地反应BC 和PAHs 在渤海湾海岸带的分布状况及人类活动对海岸带 环境质量的影响。 本次研究在渤海湾海岸带潮间带、近海及主要入海河流系统布设了多条采样剖面,采 集表层沉积物样品85 个。首先,对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化学热氧化法(CTO-375)处理沉积 物黑碳样品的方法进行了比对实验和优化,然后对全部样品进行黑碳分析;利用GC-MS 方法对样品中的PAHs(USEPA 的16 种优控物)进行了定量检测;对全部沉积物样品还进 行了粒度分析。 结果表明,该区域内黑碳的含量为0.09 到22.8 mg/g dw,其中,潮间带样品的BC 平 均含量为0.52 ± 0.39 mg/g dw,近海样品为0.84 ± 0.38 mg/g dw,河流样品(海河样品除外) 为1.88 ± 0.89 mg/g dw。BC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在潮间带、近海、河流区域分别为18.4 ± 8.3%、 14.5 ± 5.3%、14.2 ± 4.1%。潮间带黑碳存在明显的“北高南低”的趋势(以天津港码头和 海河为界),与近海和河流样品的BC 浓度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反映了BC 在海岸带的运移 扩散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河流输入可能是近岸沉积物BC 的主要来源。同时,潮间带沉积 物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北区细”(以粘土质粉砂主)而“南区粗”(以砂为主),反映了两个区 域不同的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可能是造成BC 浓度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 摘要 II 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为33.1-7658.7 ng/g dw,其中,潮间带样品的PAHs 平均含量为 147.0 ng/g dw,近海样品为170.9 ng/g dw,河流样品(海河样品除外)为1228.5 ng/g dw。 主要成分均为三环和四环多环芳烃。PAHs 也呈现出了与BC 相似的“北高南低”的趋势, 多环芳烃与黑碳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两者相关性较好(R2=0.59),表明多环芳烃和黑碳的同 源性和继承性。运用比值法(菲/蒽,荧蒽/芘,低环/高环等)对多环芳烃的来源解析显示, 整个研究区域内多环芳烃主要为燃烧源。 |
Identificador | |
Idioma(s) |
ch |
Fonte |
姜晓华.渤海湾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黑炭和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05-25 |
Palavras-Chave | #渤海湾 #潮间带 #表层沉积物 #黑碳 #多环芳烃 #粒度分析 #空间分布 #源解析 |
Tipo |
学位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