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百合属间杂交亲和性、离体培养及耐热生理研究
Contribuinte(s) |
石雷 |
---|---|
Data(s) |
2006
|
Resumo |
本实验以大百合和百合东方杂种系“索蚌”为材料,对大百合、百合杂交的亲和性、大百合离体培养及其耐热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大百合与百合杂交育种及相应的耐热百合材料的筛选、种质保存、新品种快繁及栽培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以大百合为母本,百合为父本,对属间杂交授粉后花粉管的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大百合与百合属间杂交授粉后,百合的花粉在大百合的花柱内的伸长过程中,出现少部分花粉管末端分叉、膨胀或变细,胼胝质大量不规则沉淀,及部分花粉管在伸长过程中受阻等不亲和现象,但大部分花粉仍能够正常萌发,穿过花柱道,进入子房,到达胚珠,且能够观测到早期的胚。虽然杂交亲和性与花粉管的行为有关,但杂交的成功与否还受到受精后诸多因素的影响,还需要从胚胎学和遗传学方面进一步探讨。 以大百合的鳞片、叶柄和子房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大百合的鳞片和叶柄外植体均可成功地诱导小鳞茎,叶柄相对更容易。鳞茎诱导小鳞茎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0.5-1.0mg/ml +BA2.5mg/ml +KT2.5mg/ml +蔗糖3%+琼脂0.7%,28周后,每个外植体平均可以分化4-11个小鳞茎;叶柄诱导小鳞茎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1.0-2.0mg/ +BA2.5-3.0mg/ml +KT2.5-3.0mg/ml +蔗糖3%+琼脂0.7%,26周后,每个外植体平均可以分化3-9个小鳞茎。同时也发现,用鳞茎作为外植体,污染率较高。在大百合的子房离体培养实验中发现:BA和KT 是影响大百合子房分化途径的关键因素,其浓度分别为0.1-1.0mg/L、2.0-4.0 mg/L和高于4.0mg/L时,外植体分别分化为愈伤组织、芽和叶。外植体分化的基本培养基以N6、B5为佳。愈伤组织诱导小鳞茎的最佳培养基为MS+0.1-0.5mg/L NAA +2.5mg/L BA+2.5mg/L KT +10%蔗糖+0.7%琼脂。在1/2MS +3%的蔗糖+0.7%琼脂+1%活性炭的生根培养基上,生根率为100%。炼苗一周后移栽,长势良好。 对长至5-6片真叶的大百合植株在不同高温(30℃、35℃和40℃)下,分别进行4h、10h及24h(热胁迫10h,然后在22℃对照温度下缓苗14h)的热胁迫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下,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2),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大百合对30℃的高温胁迫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表现为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以及缓苗后细胞膜的自我修复和光合能力的恢复;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35℃、40℃)和胁迫时间的延长(4h、10h),大百合一方面对高温胁迫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另一方面,光系统的光合能力,细胞膜的稳定性,抗氧化酶的活性,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伤害,在缓苗后,细胞膜的稳定性、细胞的渗透势、抗氧化酶的活性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
Identificador | |
Idioma(s) |
ch |
Fonte |
李守丽.大百合属间杂交亲和性、离体培养及耐热生理研究.[中科院植物所硕士学位论文].2006.资料索取号:SS/:4/2006 |
Palavras-Chave | #植物学 #大百合 #百合 #花粉管 #荧光 #组织培养 #小鳞茎 #子房 #耐热性 #Caidiocrinum giganteum #Lilium #pollen tube behavior #fluorescence #tissue culture #bulblets #ovary #heat tolerance |
Tipo |
学位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