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种子休眠的研究


Autoria(s): 赖力
Contribuinte(s)

郑光华

吴应祥

Data(s)

1989

Resumo

对影响红松种子休眠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自然成熟的种子,蕴包在雌配子体中的胚胎在形态上已发育成熟,但未充分成长。胚体的后生长与贮藏条件有关,主要取决于胚体吸水的程度,与温度关系不大,而胚体颜色由乳白色转变为乳黄色与温度关系密切,可能是生理后熟的标志。 2:夹破中种皮后,种子萌发率很低,说明红松种子坚硬中种皮的机械阻力不是导致休眠的重要因素。 3:在离体胚培养中外加ABA及种子经ABA溶液浸泡后的发芽试验证明,红松种子所含的ABA对种子萌发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BA不是导致休眠的主要因素。 4:用未经预先浸种吸胀的种子直接进行各种快速催芽效果不佳,凡种皮破烂者极易霉烂,发芽率很低。 5:冷、热砂藏和流水贮藏比较试验表明,红松种子至少需要3个月以上的低温层积处理以完成其生理后熟。 6:红松种子有透气性障碍,剥除种皮或低温砂藏后,种皮对氧气的阻碍作用明显减弱。 7:未经低温砂藏的种子几乎不含还原糖,仅有少量的低聚糖和淀粉,缺少直接作用为种子萌发初始的呼吸代谢原料,低温砂藏后,脂酶及异柠檬酸裂解酶的活性增强,脂肪水解后,经乙醛酸循环生成糖,低温砂藏30天后,胚的还原糖含量从0.05%增加到0.97%。因此脂肪的代谢直接或间接关系到种子生理后熟,还原糖含量的升高是生理后熟的重要生化标志。离体胚在无外源糖份补给的情况下不能生长及干种子必须预先浸泡3~4天才能萌发,都说明了红松种子的萌发与否关键在于能源“启动”。 8:H2O2处理能提高种子发芽率表明,红松种子的萌发初期可能与PP途径运转有关。 9:光照、黑暗及光、暗交替条件下发芽试验表明,红松种子萌发与光照无关。 本文还就种子脂肪酸的组成及生态环境因子等其它可能导致红松种子休眠的原因进行探讨。 根据系列实验研究结果确认,红松种子休眠的实质在于种子后熟及其生理,生化过程,尤其是种子贮藏物质的分解、转化和利用。

Identificador

http://ir.ibcas.ac.cn/handle/151111/125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42536

Idioma(s)

ch

Fonte

赖力.红松种子休眠的研究.[中科院植物所硕士学位论文].1989.资料索取号:SS/:5/1989

Palavras-Chave #植物学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