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2,3-氧化鲨烯环化酶基因的功能研究


Autoria(s): 薛哲勇
Contribuinte(s)

漆小泉

Data(s)

2008

Resumo

植物通过异戊二烯代谢途径合成多种具有生物活性和功能的三萜及甾醇类化合物,它们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维持膜的完整和功能、抵抗病原微生物侵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3-氧化鲨烯为三萜和甾醇合成途径的分枝点,参与这一关键步骤的酶被通称为2,3-氧化鲨烯环化酶(OSCs)。本研究系统分了水稻基因组中全部11个OSC基因序列,发现其中四个可能为假基因。亚种间非同义替换率Ka和同义替换率Ks的比值(Ka/Ks)以及进化树的分析表明OsOSC8是单子叶植物特有的功能保守基因,而OsOSC9在水稻两个亚种间发生了功能快速进化,这种快速进化的基因往往参与植物和病原菌相互作用的代谢途径。 根据基因结构、表达谱以及与其它植物已知功能的OSC酶氨基酸序列的比对推测OsOSC3可能具有环阿屯醇合成酶的功能,参与植物甾醇的合成,而OsOSC7、OsOSC10和OsOSC11可能具有β-香树素合成酶的功能,其余OSCs可能参与合成其它三萜化合物。为了进一步分析和验证OSCs酶的功能,将水稻7个OSC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构建到酵母表达载体并在pichia酵母中表达,发现仅有OsOSC9和OsOSC12能够将酵母内源的2,3-氧化鲨烯分别环化为四环三萜化合物Parkeol和植物中稀有的五环三萜化合物Isoarborinol,目前还未在其它植物中发现参与这两种三萜化合物的基因。另外,水稻所有的OSC基因均不能互补酵母羊毛甾醇缺陷型菌株,表明水稻OSCs不具有合成羊毛甾醇的功能。 RNAi沉默以及启动子融合GUS的表达实验发现OsOSC8可能参与花粉的发育,该基因的下调影响水稻的育性,暗示水稻中存在一个可能与雄性不育有关的三萜代谢途径。水稻其它OSC基因RNAi植株可能在逆境环境和病原菌侵染下才会显现出表型。

Identificador

http://ir.ibcas.ac.cn/handle/151111/107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42376

Idioma(s)

ch

Fonte

薛哲勇.水稻2,3-氧化鲨烯环化酶基因的功能研究.[中科院植物所博士后学位论文].2008.资料索取号:BH/:12/2008

Palavras-Chave #植物学 #2 #3-氧化鲨烯环化酶 #水稻 #甾醇 #三萜 #羊毛甾醇 #雄性不育 #2 #3-oxidosqualene #rice #sterol #triterpene #lanosterol #male-sterile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