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高原油蒿种群分布格局与群落数量特征对降水梯度的反应
Contribuinte(s) |
郑元润 |
---|---|
Data(s) |
2009
|
Resumo |
近年来,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日益为生态学家所重视,已成为生态学发展最快的领域和生态学理论发展的核心之一,群落的植被盖度和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学研究的常用指标。植物种群分布格局及群落特征是种群和群落对环境条件长期适应和选择的结果,一方面决定于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另一方面与种群和群落分布的生境密切相关,对于揭示植被对环境的适应规律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油蒿种群为研究对象,沿着鄂尔多斯高原从东至西的降水梯度(336~249mm),应用传统的分布格局检验法以及点格局方法进行油蒿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采用Gleason 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Pielou 指数和Simpson 指数分析比较油蒿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从格局分析的尺度问题、严密性以及聚集程度变化趋势等几个方面,对本文采用的种群分布格局分析方法进行比较,为种群分布格局分析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种群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沿着降水递减的梯度,在小尺度上油蒿种群分布格局表现为由均匀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的趋势;在大尺度上则表现为由随机分布向聚集分布转变的趋势。沿降水逐渐减弱的梯度上,油蒿种群的聚集程度逐渐增强。降水梯度对油蒿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一方面由油蒿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决定,在降雨量小的地区,油蒿母株周围幼苗的存活率高,呈现聚集分布格局,而降雨量大的地区,油蒿幼苗存活概率比较平均,形成随机分布格局;其次,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土壤水分资源较充足,油蒿个体较大,个体之间以竞争关系为主,聚集程度较低,降雨量少的地区,油蒿个体较矮小,个体之间为共同抵御恶劣生境,呈现聚集分布的格局。 群落FPC 和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年平均降水量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降水量越大,植被盖度越高,物种丰富度越大,群落物种分布均匀程度和优势度越低。充足的降雨促进油蒿群落的发育,草本层植物长势更好,生物量增加,群落的结构趋于复杂。 传统的分布格局检验方法和点格局方法在油蒿种群分布格局分析应用中得到的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方法之间具有各自的优劣和适应性。 建议在选取种群分布格局的分析方法时,要充分考虑研究目的,根据具体的物种和实验环境确定采用的方法。需在各细微尺度上做种群分布格局分析时,点格局方法优于传统的分析方法;在大范围取样及对工作效率要求较高时,方差均值比率法和聚集强度指数法更适合。由于聚集强度指数法在进行结果判定时比较模糊,建议优先选择方差均值比率法,将聚集强度指数法作为参考。降雨的减少显著改变了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群落结构及物种组成,在进行生态恢复时可以参照本文的分析结果进行恢复植被的合理配置。 |
Identificador | |
Idioma(s) |
中文 |
Fonte |
李秋爽.鄂尔多斯高原油蒿种群分布格局与群落数量特征对降水梯度的反应.[中科院植物所 硕士 学位论文].2009.资料索取号:SS/:7/2009 |
Palavras-Chave | #生态学 #鄂尔多斯高原 #油蒿 #分布格局 #降水梯度 #点格局 #方差比率法 #Ordos Plateau #Artemisia ordosica #spatial pattern #precipitation gradient #point pattern #variance ration method |
Tipo |
学位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