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历史及管理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结构的影响
Contribuinte(s) |
韩兴国 |
---|---|
Data(s) |
2007
|
Resumo |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农牧交错区多伦县境内,进行了土地利用历史和管理对群落结构演变影响的研究。探讨了模拟降雨和添加N、P对草地群落结构的单因子效应和互作效应。土地利用历史选择了围封禁牧和弃耕两种。弃耕地的弃耕历史为4年,围封禁牧分别为围封1年和围封4年。研究在2005年进行了一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土地利用历史对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的影响不大,但对物种分布均度、植被高度影响显著。弃耕地的物种分布均质性较差,但植被高度高于围封草地。弃耕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枯落物覆盖度低于围封草地,围封草地中围封4年的又低于围封1年。 2. 增雨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无显著影响,但利于植被盖度和植被高度的增加。增雨也使得群落的枯落物覆盖度和空地覆盖比例下降。在获得水分的条件下豆科植物的扩张速度快于禾本科植物,表现出了群落结构分异的趋势。 3. 添加N素和P素没有引起群落物种丰富度的明显变化,但添加N素利于物种数目增加。添加N素还使得草地植被盖度增加、枯落物覆盖度和空地覆盖比例下降,但添加P素没有产生类似的效果。添加5g/m2 以上的N就会引起内蒙古典型草原枯落物覆盖度的显著降低。添加N素后,禾本科植物盖度增加,但豆科植物响应不强烈;添加P素后,豆科植物盖度增势明显。因此,豆科植物对P素反应敏感,而对N素渴求不强烈。 4. 水、N、P交互对物种丰富度和植被高度影响都不大,但都有促使植被盖度增加、枯落物覆盖度和空地覆盖比例下降的趋势。水、N、P交互还使得禾本科盖度增加,但除水、P交互外,各交互组合对豆科植物盖度的影响都不大明显。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是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结构演变的重要驱动力。在当今人类活动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天然植被受人为的干扰越来越大。如何保护内蒙古典型草原的植被,是许多研究者共同肩负的重任。 |
Identificador | |
Idioma(s) |
ch |
Fonte |
朱桂林.土地利用历史及管理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结构的影响.[中科院植物所博士后 学位论文].2007.资料索取号:BH/:10/2007 |
Palavras-Chave | #生物学 #弃耕 #围封禁牧 #降雨 #施肥 #结构演变 #Abandoned land #Grazing cessation #Rainfal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Community succession |
Tipo |
学位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