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条灌丛的生物量、 元素循环及系统的稳定性
Contribuinte(s) |
陈灵芝 |
---|---|
Data(s) |
1987
|
Resumo |
本文探计了北京怀柔山区坡积黄土上的次生的荆条(Vitex qhinensic Mill)灌丛的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和元素钾、钙、钠、锌在荆条灌丛中的分布的季节动态及循环特征,并通过相对稳定性指数的求算,对荆条灌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荆条的年第一性净生产量为5662.5公斤/公顷•年,其中81.4%来自其根系的生长,枝条的贡献只占13.9%。荆条根系的最高生长速度出现在5~7月,日均增长量为49.7公斤/公顷•天;而枝条的最高生长速度出现在7~10月,日均增长量达8.69公斤/公顷•天,说明光合作用产物首先运往根系,用于根系的生长并积累于根系,尔后才用于枝条的生长。同样,从生物量的动态可以知道光合作用在根系的分配是首先积累于根球,再运往其他部分,在枝条则首先积累于枝条项端。 四种元素在荆条植物体内的浓度的分布,基本上呈一致的规律:生命活动旺盛的部位浓度高,反之就低。钾是荆条中浓度最高的元素,其次是钙、钠、锌。荆条对元素的年吸收量,则是钙最大(60.94公斤/公顷•年),钾次之(40.64公斤/公顷•年),钠为0.3574公斤/公顷•年,锌最小,为0.081公斤/公顷•年。荆条对元素的利用率,为钙1.3 > 钾0.84 > 锌0.85 > 钠0.38。荆条对元素的吸收系数也呈相同的规律。荆条每年因雨水冲失凋落物而损失的元素量仍是钙 > 钾 > 钠 > 锌,而每年因降雨而得到的元素输入则为钾(35.17 公斤/公顷•年) > 钙(31.89) > 钠 (20.64)> 锌。 从荆条灌丛生态系统中钾、锌的循环得出的相对稳定性指数表明该系统是渐进稳定的,但这种稳定性是和人为干扰密切联系。而且该系统离稳定状态尚有较长的距离。 |
Identificador | |
Idioma(s) |
ch |
Fonte |
戴小兵.荆条灌丛的生物量、 元素循环及系统的稳定性.[中科院植物所硕士学位论文].1987.资料索取号:SS/:4/1987 |
Palavras-Chave | #植物学 |
Tipo |
学位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