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渍条件下野大豆群体的DNA变异


Autoria(s): 李玉斌
Contribuinte(s)

胡志昂

王洪新

Data(s)

2000

Resumo

当前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植物对不断变化的环境逐步适应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与此同时,人类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大已经严重威胁到其他生命的生存和繁衍,越来越多的物种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认识它们时就已经永远地消失了。加快物种鉴定和保护的步伐就必须发展更多能充分揭示物种遗传多样性的实验技术,从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野生资源中寻找到更多能够服务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因资源。本文以杨树杂交后代过氧化物同工酶和RAPD分析为基础,论证了我们改进的RAPD方法用于遗传分析的可行性。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测定了野大豆自然群体的耐盐性变异,并且用微卫星和RAPD分析的方法研究分子标记与DXA变异、植株耐盐性之间的关系。对四个可能与抗盐性有关的RAPD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比较。由此得出以下结论: 1、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杨树同工酶和RAPD分析均表明,RAPD标记在亲本及其杂交后代中性状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尽管有时也会出现遗传负载等机制引起的基因分布扭曲现象。 2、初步研究了个体发育阶段和环境条件对植株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耐盐性不仅仅与外界的盐度有关,而且受发育阶段和其它环境条件(如,温度)的影响。但也发现了某些个体在各种条件下都具有较高的耐盐性,而且,不易受到其它环境条件的影响。 3、微卫星标记的结果表明,10对引物中的8对引物共检测到时1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2.125个等位基因。本文的实验条件下,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的引物对扩增产物都没有出现“ghosts"条带或“打滑”现象。 4、有4个RAPD标记可能与野大豆群体的耐盐性有关,分别是OPCO8460bp、OPCO8213bp、OPCO2690bp、以及OPCO5270bp。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序列作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OPCO2_(690bp)与小麦、松树等植物的吉普赛性的逆转录转座子的部分区域(24--53)有很高的同源性(86-89%)。此外,OPCO2690bp与栽培大豆胞质谷氨酰胺合成酶(gs15)基因的启动子有高达95%的同源性。 5、本文实验条件下,RAPD扩增产物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消化产物的多态性未见增大,也没有发现与耐盐性相关的多态位点。 6、野大豆自然群体DNA变异的研究中也可以应用SWAPP方法。

Identificador

http://ir.ibcas.ac.cn/handle/151111/485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40888

Idioma(s)

ch

Fonte

李玉斌.盐渍条件下野大豆群体的DNA变异 .[中科院植物所博士学位论文].2000.资料索取号:BS/:8/2000

Palavras-Chave #植物学 #野大豆(Glycine sojaSieb. & Zucc) #杨树(Populus. popularis) #分子标记 #遗传分析 #耐盐性 #分子生态学 #分子群体遗传学 #生物信息学 #Glycine soja Sieb. & Zucc. #Populus. popularis #Molecular markers #Genetic Analysis #Salt Tolerance #Molecular Ecology #Molecular Population genetics #Bioinformatics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