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抗虫基因工程研究


Autoria(s): 王伟
Contribuinte(s)

郭仲琛

朱祯

Data(s)

1998

Resumo

本文通过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faciens)介导法分别将Signal和KDEL修饰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owpea trypsin inhibitor, CpTI)基因、豌豆外源凝集素(Pea lectin, P-Lec)和大豆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Soybean Kunitz typsin inhibitor, SKTI)双价抗虫基因、雪花莲外源凝集素(Galanthus nivals agglutinin, GNA)基因以及高效复合启动子OM控制的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杀虫毒蛋白基因导入了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栽培品种新陆早1号、新陆中2号、晋棉7号、冀合321、辽9和晋棉12号,并获得了大批转基因再生植株。 实验中对影响棉花转化和再生的一些条件进行了研究,从根农杆菌培养、棉花无菌苗的制备、转化操作和共培养等方面对转化条件进行了探讨;从激素配化、植物表达载体、外植体类型、基因型等方面对抗性愈伤组织的诱导进行了摸索;从激素、从碳源、培养容器、pH值、抗褐化剂及固化剂的选择等方面对影响植株再生的条件进行了优化。 本文开创性地采用嫁接代替移栽,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转化植株定植成活率,缩短了缓苗时间并增加了转化植株当代的繁殖系数。 在建立了一套较为高效的陆地棉转化及再生系统基础上,本文还进行了其它转化方式和转化体系的初步探讨。利用棉花幼嫩种子无菌苗下胚轴作为外植体,通过改变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配方面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进而得到更多的体细胞胚状和再生植株,缩短再生周期;尝试用胚性愈伤组织作为外植体的根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确定了一些与转化有关的条件;建立了一套棉花茎尖培养程序,为运用基因枪法轰击棉花茎尖分生组织或用根农杆菌直接转化茎尖分生组织,以克服根农杆菌转化棉花时体胚发生的基因型局限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本文还建立了一种快速鉴定转化植株后代的方法。这一简便方法还有助于进行转基因棉纯合系的筛选以及外源基因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转基因植株经Npt-II ELISA、PCR、PCR Southern 检测证明外源抗虫基因CpTI、SKTI、P-lec、GNA以及B.t.基因已存在于转化植株基因组内。修饰的CpTI转基因植株抗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试验结果表明,其杀虫效果显著优于前期未修饰的CpTI转化植株。P-lec和SKTI双价转基因植株抗棉铃虫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对棉铃虫幼虫具有较强的杀虫活力。 目前,已获得转以上抗虫基因棉花T1代植株。为今后进一步将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棉花遗传改良打下了基础。

Identificador

http://ir.ibcas.ac.cn/handle/151111/431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40806

Idioma(s)

ch

Fonte

王伟.棉花抗虫基因工程研究.[中科院植物所博士学位论文].1998.资料索取号:BS/:18/1998

Palavras-Chave #植物生理学 #陆地棉 #遗传转化 #植株再生 #抗虫基因 #根农杆菌 #Upland cotton #transformation #regeneration #insecticidal gene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