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谷子基因转化的研究


Autoria(s): 陈亮
Contribuinte(s)

郭仲琛

林忠平

Data(s)

1994

Resumo

本工作用BT基因、PinⅡ基因和bar基因对青饲玉米、谷子进行了基因转化的研究,并且对转基因的受体、转基因的方法、转化后的筛选、检测及植株再生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玉米胚性细胞系,包括胚性愈伤组织和胚性细胞悬浮系,可作为基因转化的受体,它亦是原生质体培养的关键。玉米的基因型对胚性细胞系的获得有很大的影响。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九个青饲玉米品系都得到了I型愈伤组织,但仅有两个品系(232和235)得到了胚性细胞系(L32和L35)。幼胚的长度及年龄也是影响诱导形成胚性愈伤组织的一个重要因素,最佳胚长是1-1.5mm,最佳胚龄是授粉后10-12天的幼胚。另外,适当提高蔗糖浓度对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及保持均有好处。 从玉米原生质体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在此基础上用电激法和PEG法将BT基因导入玉米原生体,发现在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同对照相比,第一次细胞分裂及形成愈伤组织的时间往后推移. 诱导玉米I型愈伤组织没有基因型的限制,可以从大多数玉米品系中得到。并且玉米I型愈伤组织具有极强的分化能力.我们将玉米I型愈伤组织作为基因枪法转化的受体,获得了转基因工程植株。目前,尚未见这方面的报道. 基因枪法转化玉米胚性细胞系,得到抗性愈伤组织的效率约为1/40。用直径约3mm的玉米I型愈伤组织块作基因枪法转化受体,转化后经筛选平均每块可得到1-4个抗性愈伤组织系。用PEG和电激法转化玉米原生质体,转化后原生质体再生愈伤组织中,抗性愈伤组织的得率为9.3%和8.9%, 基因枪法适应完整的细胞和组织的转化,可较快得到抗性植株,在玉米基因转化研究中, 为了较快地得到转化植株,用基因枪法较电激法和PEG法更好,在玉米三种基因转化的受体中(原生质体、胚性细胞系和I型愈伤组织),以I型愈伤组织作受体最好,用它作受体可以避免原生质体培养的困难,克服获得胚性细胞系的基因型的限制。 胚性细胞系对抗菌素的耐受性随继代时间增长而增加.I型愈伤组织对抗菌素的耐受性 同愈伤组织块的大小呈正相关。 由于玉米愈伤组织对卡那霉素的本底抗性较高,所以需要用高浓度(800mg/L)的卡那霉 素进行筛选,过高的选择压力对芽的分化有抑制作用.用电激和PEG处理后的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经卡那霉素筛选出的抗性愈伤组织未能得到再生植株。而对照则得到了再生植株。用PPT和Hyg筛选出的抗性愈伤组织得到了再生植株. 用PCR和Southern杂交对抗性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进行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 玉米基因组中。得到了携有BT基因、bar基因或PinⅡ基因的愈伤组织或工程植株。 用豫谷一号的幼穗诱导获得了胚性愈伤组织,基因枪转化后,经PPT筛选得到抗性愈伤组织。每个5cm的培养皿内装有谷子胚性愈伤组织约0.5g,经筛选后可得到5-10块抗性愈伤组织,此PPT抗性的愈伤组织用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bar基因已整合到了谷子的基因组中。从转化愈伤组织中已分化出了再生植株。

Identificador

http://ir.ibcas.ac.cn/handle/151111/329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40655

Idioma(s)

ch

Fonte

陈亮.玉米、谷子基因转化的研究.[中科院植物所博士学位论文].1994.资料索取号:BS/:1/1994

Palavras-Chave #植物生理学 #青饲玉米 #谷子 #基因转化 #forage maize #millet #gene transformation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