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力学导论


Autoria(s): 陶祖莱主编
Data(s)

2000

Resumo

<img src="http://img.dushu.com/pic_120/2006/05/27/0417173289890.jpg" border="0" alt="" hspace="6" width="83" height="120" align="left" />在我国生物力学是门新兴学科,它既是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的需要,也是力学学科发展的必然生物力学以医学、生理学、生物学的学要为出发点和归宿,把力学的和生物学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去解决这些学科工程中所需解决的问题<br />本书详细介绍了这方面的有关知识和研究成果<br />附录与关键词: 生物力学 概论 生物力学 <h3>目录</h3>第一节 历史的源流<br />第一章 生物力学概说<br />目录<br />第二节 背景和需要<br />第三节 全景鸟瞰<br />第二章 生物力学的力学基础<br />第一节 运动和力<br />2、1、1质点系动力学和刚体动力学基础<br />2、1、2刚体动力学在生物力学中的应用<br />2、1、3量纲和单位<br />2、2、1连续性假说<br />第二节 连续介质力学基本知识<br />2、2、2描述连续介质运动的两种方法<br />2、2、3应力<br />2、2、4应变·应变率<br />2、2、5变形功和应变能<br />2、2、6弹性和粘弹性<br />2、3、1流变学的方法学的一般原理<br />第三节 本构关系——流变学的主题<br />2、3、2Hooke(胡克)弹性体<br />2、3、3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br />2、3、4线性粘弹性体<br />2、4、1生命现象和流体运动<br />第四节 生物流体力学基础<br />2、4、2不同层次和不同系统中的生理流动问题<br />2、4、3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br />2、4、4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br />2、4、5量纲分析·相似参数<br />2、4、6生物流体力学的相似性问题<br />第五节 生物传质及其热力学基础<br />2、5、1热力学的基础定律<br />2、5、2扩散<br />2、5、3渗透·滤过<br />2、5、4组织间质中的渗流<br />2、5、5通过细胞膜的物质输运<br />结语:符号和语法<br />第三章 活组织的力学性质<br />第一节 骨的力学性质<br />3、2、1软组织的结构要素<br />第二节 软组织的力学性质<br />3、2、2软组织力学性质的实验方法<br />3、2、3软组织力学行为的一般特点<br />3、2、4软组织的本构方程<br />3、3、1血管壁的构造<br />第三节 血管的力学性质<br />3、3、2动脉血管的力学性质<br />3、3、3静脉血管的力学性质<br />3、3、4微血管的力学性质<br />第四节 关节 软骨的力学性质<br />3、4、1准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br />3、4、2关节软骨的两相模型<br />3、5、1流体的粘弹性<br />第五节 生物粘弹性流体<br />3、5、2关节滑液的粘弹性<br />结语:生物流变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br />第四章 肌肉力学基础<br />第一节 骨胳肌、心肌和平滑肌<br />第二节 骨胳肌的微结构和收缩机理<br />第三节 Hill方程和Hill模型<br />4、3、1Hill模型(双元素)<br />4、3、2三元素模型<br />4、4、1静息状态下心肌的力学性质<br />第四节 心肌的力学性质<br />4、4、2Hill模型应用于心肌<br />第五节 平滑肌的力学性质<br />结语:需要新概念、新技术<br />第五章 血液流变学导论<br />第一节 血液的流变特性<br />5、1、1宏观血液流变学的方法学原理<br />5、1、2血浆的粘度<br />5、1、3血液的粘性<br />5、1、4血液的粘弹性<br />第二节 血液非牛顿特性的细观和微观说明<br />第三节 红细胞的运动和变形<br />5、3、1红细胞的几何形状<br />5、3、2红细胞沉降——血沉<br />5、3、3红细胞的可变形性<br />5、3、4红细胞膜的力学性质<br />5、3、5红细胞聚集<br />5、4、1Fahreus—Lindqvist效应和Fahraeus效应<br />第四节 血液在微血管里的流变特性<br />5、4、2毛细血管内红细胞的运动和阻力<br />5、4、3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网络内红细胞的分布(比积的变化)<br />5、4、4表观粘度和相对粘度<br />5、5、1白细胞的力学性质<br />第五节 白细胞的流变行为<br />5、5、2白细胞在微血管里的流变行为<br />5、6、1血小板的活性与流变学因素<br />第六节 血小板功能行为的流变学问题<br />5、6、2凝血过程中血液的粘弹性<br />第七节 血液的本构方程<br />5、7、1几类粘弹性本构方程的述评<br />5、7、2可能的选择<br />结语:愿望和现实<br />第六章 心脏力学<br />第一节 心脏的构造和功能<br />第二节 心脏和心瓣的液体力学问题<br />6、2、1心脏和心瓣流体力学的若干基本问题<br />6、2、2二尖瓣的运动及其流场<br />6、2、3主动脉瓣的运动及其流场<br />6、3、1左心室的压力—容积关系<br />第三节 心脏的力学模型和泵功能<br />6、3、2左心室的应力和应变<br />6、3、3心脏的泵功能<br />6、4、1左心与动脉系统的相互作用<br />第四节 心脏与血管系统的相互作用<br />6、4、2左心系统和右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br />第五节 人造心脏瓣膜的生物力学问题<br />6、5、1人工心瓣的流体力学性能的检测和评价<br />6、5、2人工心瓣的疲劳寿命问题<br />结语:生物力学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位置<br />第七章 血液循环的力学规律<br />7、1、1分枝血管系统的阻力分布<br />第一节 动脉系统的阻力分布和分枝形态-Poiseuille定律的应用<br />7、1、2血管分枝形态的优化分析<br />7、2、1弹性直圆柱管里的定常层流<br />第二节 可变形管道内的定常流动<br />7、2、2血管的应力状态和弹性不稳定性<br />7、2、3可瘪管流动<br />7、2、4可变形管道内小扰动的传播<br />7、2、5三种流动的比较<br />7、2、6可变形管定常流动的稳定性问题<br />第三节 动脉血管里的脉动流和脉搏波<br />7、3、1脉搏波<br />7、3、2直圆柱管内的振荡流<br />第四节 脉搏波在动脉血管系统里的传播<br />7、4、1传输线理论——线性模型<br />7、4、2非线性数值模型<br />7、4、3中医脉象与脉搏波<br />7、5、1大动脉中流动的一般特点<br />第五节 大动脉里的流动<br />7、5、2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液流动的动力特性<br />7、5、3弯曲对大血管流动的影响<br />7、5、4分枝管道的流动<br />7、5、5动脉狭窄的流体力学问题<br />7、5、6血管分枝、弯曲、截面积突变部位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运动<br />第六节 静脉血管里的流动<br />7、6、1静脉血管的力学性质<br />7、6、2静脉中的脉动流和波动<br />7、6、3瓣膜对静脉血流的影响<br />第七节 微循环力学<br />7、7、1微循环的几种构造模式<br />7、7、2微循环力学参数的在体观测<br />7、7、3微循环力学问题概述<br />7、7、4毛细血流与周围组织之间的物质输运<br />第八节 肺血流的力学规律<br />7、8、1肺血管系统的几何形态<br />7、8、2肺血管力学性质<br />7、8、3肺毛细血管组织内的流动——片流模型<br />7、8、4肺毛细血管组织中血液的表观粘度<br />7、8、5肺血流的阻力<br />7、8、6理论的实验检验<br />结语:一个必然的趋势<br />第八章 呼吸力学<br />第一节 呼吸道内的空气流动<br />8、1、1呼吸道的阻力<br />8、1、2上呼吸道里的流动<br />8、1、3呼吸系统的动力学行为<br />第二节 支气管里的对流扩散<br />第三节 肺泡内气体的扩散<br />第四节 肺泡和毛细血流之间的气体交换<br />8、4、1通过膜的气体扩散<br />8、4、2肺泡—红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br />8、4、3扩散容量的实验测定<br />8、4、4肺通气量与血流量的关系<br />第五节 肺功能的宏观评价<br />第六节 肺呼气流量极限<br />第九章 器官力学的几个不同方面<br />第一节 耳蜗力学<br />9、1、1耳蜗的解剖特点和超微结构<br />9、1、2耳蜗管内的波传播<br />9、1、3小振幅下的非线性响应<br />第二节 脊柱力学<br />9、2、1脊柱的力学性质<br />9、2、2腰椎的受力分析<br />9、2、3脊柱的冲击损伤<br />9、3、1冲击和弹性波<br />第三节 肺的冲击损伤<br />9、3、2冲击载荷引起的肺水肿<br />9、3、3关于冲击损伤引起肺水肿的机理<br />结语:方法·概念·诀窃<br />第十章 应力和生长<br />第一节 从零应力状态到应力——生长假说<br />10、2、1心脏肥大<br />10、2、2肺的重建<br />第二节 软组织和器官的重建<br />10、2、3血管的重建<br />第三节 结构—功能适应性原理在骨生物力学中的体现<br />10、3、1骨折的愈合<br />10、3、2骨组织的重建<br />10、4、1血液流动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br />第四节 流体动力对细胞生长的影响<br />10、4、2流体动力对离体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br />结语:未来的新天地

Identificador

http://dspace.imech.ac.cn/handle/311007/15217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7259

Idioma(s)

中文

Publicador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Tipo

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