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resultados para Calonectris diomedea borealis
e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Portal
Resumo:
白垩纪末至第三纪初(K/T界限,距今约65Ma),恐龙大规模灭绝,爬行类的优势地位被哺乳动物所取代;裸子植物和蕨类急剧衰退,被子植物蓬勃发展,并逐渐成为地表植被的主体,研究这一时期的植物群的结构和特征进而揭示植物演化和环境变迁的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是当今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黑龙江省嘉荫地区的乌云组产有丰富的植物化石,其地质时代虽未定论,但不超出晚白垩世马斯特里赫特期至早第三纪古新世的范围,处于K/T界限,对其植物群的研究意义重大。乌云植物群以往的研究在古果实学研究方面明显不足、在植物群的性质的认识及乌云组时代的确定等方面存在很大争议。本文重点研究了乌云组的果实和种子化石,增添了新的植物类群,丰富了此植物群的研究内容,对乌云组的时代问题的确定提供了新的证据。 本文研究了乌云组的Nordenskioldia borealis(昆兰树科)、Nyssidium jianyinense sp. nov. (连香树科)、Hypericum zhuii sp. nov. (金丝桃科)、Amersinia obtrullate(广义山茱萸科)、Acer wuyunense sp. nov.(槭树科)等5种果实和种子化石。Nordenskioldia borealis的果无柄、为分果、小果瓣环绕中央柱轮状排列。Nyssidium jianyinense的果序为圆锥果序、蓇葖对生、蓇葖腹缝相对、果皮三层。Hypericum zhuii的种子外形呈长椭圆形、端部具乳突、表面网状、种脊明显、种皮两层、外种皮细胞的垂周壁明显加厚。Amersinia obtrullate果序头状、果镘形、3果室。Acer wuyunense果为翅果、小坚果被明显侧翼、翅强烈下延,包围小坚果。经修订和补充,乌云植物群目前共有维管植物48属60种,其中,蕨类植物4属6种、裸子植物7属7种、被子植物37属48种,被子植物占总种数的80%、占总属数的77%,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当时的群落类型湿生群落和中生群落类型为主,湿生群落主要有:由Sequoia、Metasequoia、Taxodium、Glyptostrobus等组成的针叶林;以Nyssidium、Trochodendroides占优势的阔叶林。 以Metasequoia占优势的针叶林和以Nyssidium、Trochodendroides等占优势的阔叶林。乌云植物群中热带和亚热带成分占种子植物总属数的54%,而温带成分则占36%,亚热带成分占优势,当时的气候-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林或常绿夏绿混交林。Nordenskioldia、Nyssidium、Amersinia、Acer化石的地质分布不早于古新世的地层,这—证据不支持乌云组的地质时代划为晚白垩世,而支持划归古新世的观点。
Resumo:
早白垩世到早第三纪这段时期是松科早期起源和其后进行分支演化的关键时期。球果因为是重要的雌性生殖器官,而在松科演化问题上具有显著的研究价值。对早白垩世到早第三纪这段时间所发现的松科球果的研究经因一个半世纪的逐渐演变,现在划分为三个属:松属(Pinus),假南洋杉型属(Pseudoaraucaria),和松型球果属(Pityostrobus)。本文对采自辽宁义县早白垩世沙海组火山灰形成的凝灰质砂砾岩层中的一批硅化松科球果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学研究。将它们划分到松型球果属Pityostrobus中,并在此属下另立了4个新种:Pityostrobus hsuii, P. liaoningensis, P. yixianensis, P. borealis,以及五个暂时不能确切定种的类型。这些种以及类型根据鳞片基部树脂道的分布方式,划分为两类:一类包括Pityostrobus hsuii, P. liaoningensis,为在鳞片基部树脂道分布在鳞片迹的远轴面类型,它俩之间的区别主要在苞鳞复合体基部鳞片迹的形状上的显著差异,以及鳞片中上部树脂道的分布方式上的不同;另一类包括P. yixianensis以及与其相类似的四个类型和P. borealis以及一个与其相类似的类型,两个种在鳞片基部,树脂道分布在鳞片迹近轴面和远轴面,它们之间的差别主要在苞鳞复合体基部远轴面树脂道分布方式的不同而划分。通过与那些已发现的出产于欧洲和北美洲的种类进行对比,发现这批标本的结构性状上所体现出的多样性与欧美的标本有显著的不同。因此,在早白垩世,东亚为松科早期起源演化的一个重要中心。
Resumo:
介绍了蜡革菌属Ceraceomyces及该属在中国的种类,其中北方蜡革菌Ceraceomyces borealis是中国新记录种,根据中国的材料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同时给出了中国蜡革菌属5个种的检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