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resultados para INTERLEUKIN-10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介绍一种0~10mm、分辨率1μm数字光栅测微仪,它是一种具有任意零点、高精度的测长系统,由光栅位移传感器和数显仪两部分组成。介绍了其工作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和应用。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 JF-4B 高超声速脉冲风洞中,对于半锥角为10°的尖锥模型进行了来流马赫数为7.8和9.9的吹风实验,在不同的α角和β角下使用六分量的压电天平进行了气动力测量。用以鉴定六分量测力系统的可靠性,并检验了新的试验段和α角与β角分别单独可变的模型支架对模型测力实验是否有干扰。实验结果与文献给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六分量压电天平测力系统给出的实验数据是比较可靠的。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正> 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制的DG-10数显光栅测微仪,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其主要技术指标: 1.量程0-10mm;2.分度值0.001mm;3.示值误差在全量程内为±0.001mm;4.回程误差0.001mm;5.测杆受径向力作用时示值变化0.001mm。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接近玻璃转变温度的等温退火获得不同弛豫状态的Zr64.13Cu15.75Ni10.12Al10块体非晶合金样品。利用维氏显微硬度计和洛氏硬度计研究结构弛豫对合金硬度和压痕周围剪切带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590K等温退火处理使Zr64.13Cu15.75Ni10.12Al10块体非晶合金发生焓弛豫行为,其维氏显微硬度随退火时间的延长较快增加后趋于稳定,而大载荷洛氏硬度对结构弛豫不敏感。通过洛氏压痕周围剪切带特征的研究,定量比较了结构弛豫对剪切带间距、数量的影响规律。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制备了Mg65Cu25Gd10大块非晶合金及其碳纳米管(CNTs)复合材料,对两种材料进行了不同扫描速率下的差热扫描量热分析,研究了加入CNTs对材料玻璃转变和晶化动力学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CNTs后,复合材料的玻璃转变和晶化行为仍然具有动力学效应,但加入的CNTs减小了材料晶化行为对升温速率的依赖程度;同时,加入CNTs加大了材料发生玻璃转变时需要克服的能量势垒,增大了峰值温度时的晶化反应速率常数,从而降低了材料的玻璃形成能力(GFA);对CNTs降低GFA的原因也进行了探讨。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用微重力落管法制得了Nd6 0 Al1 0 Fe2 0 Co1 0 非晶薄片 .利用X衍射 (XRD)分析了Nd6 0 Al1 0 Fe2 0 Co1 0 非晶薄片的结构特征 .用振动样品磁强计 (VSM)研究了其磁性能 .结果表明微重力落管法制得的非晶薄片具有硬磁性 ,与快速非平衡凝固(如甩带法 )试样的XRD相比 ,尽管其曲线还是较为典型的非晶相漫散衍射峰 ,但已有少量的不规则的类似晶化的突起小峰 ,表明该非晶片中已经有微量晶态合金或者细小晶粒析出 ,初步分析可能是生成了类似于亚稳A1 相的短程有序原子团簇或者是较大尺寸的纳米晶 ,这种短程有序原子团簇或纳米晶是Nd6 0 Al1 0 Fe2 0 Co1 0 非晶薄片显示硬磁性的主要原因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利用激光熔覆制备出1.2mm厚的Fe_(57)Co_8Ni_8Zr_(10)Si_4B_(13)大厚度非晶表层。用XRD,ES,TEM,DSC及硬度对获得的非晶表层进行了多种分析,研究了非晶合金表层的微结构与非晶形成能力。初步探讨了大厚度非晶表层的形式机制。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利用DSC、X射线衍射和动态力学分析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Nd_(60)Al_(10)Fe_(20)Co_(10)大块金属玻璃(BMG)的玻璃转变和晶化过程。结果表明,合金的动态力学分析结果清楚地反映出材料的玻璃转变和晶化过程。由此确定材料的玻璃转变温度为493K,初始晶化温度为590K。X射线衍射和组织分析表明合金的晶化过程为:非晶α→非晶α’+未知亚稳NdFeAl相→非晶α’+初晶δ相→初晶δ相+共晶δ相+Nd_3Co+Nd_3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