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大火成岩省Ni-Cu-PGE矿床矿化类型变异机理研究


Autoria(s): 马言胜
Data(s)

26/05/2009

Resumo

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产出许多岩浆Cu-Ni-PGE岩浆硫化物矿床,如金宝山、杨柳坪、力马河、白马寨,以及大槽-阿布郎当矿化岩体。根据成矿元素组成特征,这些矿床可以区分为多种不同矿化类型,有以铂族元素为主贫铜镍的矿床,如金宝山Pt-Pd矿床;有含较高铂族元素和铜镍的矿床,如杨柳坪Ni-Cu-PGE矿床;也有贫铂族元素富铜镍的矿床,以力马河和白马寨Ni-Cu矿床最为典型。造成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Ni-Cu-PGE岩浆硫化物矿床矿化类型变异的原因是什么?它们的母质岩浆性质如何,产生于怎样的熔融程度?既然能形成岩浆硫化物矿床,造成硫化物熔离的原因有哪些,什么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矿化类型多样的Ni-Cu-PGE矿床的成矿岩浆有何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通过借鉴国内外Ni-Cu-PGE岩浆硫化物矿床研究的经验,本文以金宝山铂钯矿、力马河镍矿及大槽-阿布郎当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为基础,结合近几年来前人对杨柳坪,白马寨等矿床的系统研究,本文试图解决上述疑问。现在取得的主要认识有: 1) 根据成矿元素组成特征,可以把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ELIP)存在的Ni-Cu-PGE岩浆硫化物矿床分成多种不同的矿化类型,包括PGE矿床(例如金宝山Pt-Pd矿),Ni-Cu-PGE矿床(例如杨柳坪矿床),Ni-Cu矿床(例如力马河和白马寨矿床),以及弱矿化或不含矿的超镁铁质堆晶岩体(例如大槽-阿布郎当岩体)。通过对ELIP中几种类型Cu-Ni-PGE矿床成矿母岩浆的研究发现,它们均具有类似峨眉山苦橄岩的成分特征,表明母岩浆形成于较高程度的地幔部分熔融,并富集Ni和PGE。 2)硫化物熔离的多阶段性是导致矿床类型变异的一个重要因素。早期结晶矿物的分离结晶导致了金宝山母岩浆出现S的饱和,少量的浸染状硫化物被携带进入岩浆通道中发生了沉淀,继续富集PGE,形成了金宝山矿体。杨柳坪的母岩浆先发生了少量早期硫化物熔离丢失,PGE弱亏损的岩浆在后期上升过程中由于强烈的地壳混染,发生了大量硫化物熔离并发生堆积,形成杨柳坪矿体。力马河和白马寨的母岩浆在早期发生了较多的硫化物丢失,PGE强烈亏损的岩浆发生了二次以上的硫化物熔离,形成了力马河和白马寨矿体。 3) R因子(岩浆与熔离硫化物的比例)是决定ELIP中Cu-Ni-PGE矿床矿化类型变异的重要因素。金宝山矿床具有极高的R值(>10000),杨柳坪和朱布矿床具有中等的R值(2000~5000),而力马河矿床近似为在经过R=2000的硫化物熔离之后,残余岩浆再经过R=200的硫化物熔离。 4) 地壳混染程度的差异可能是造成ELIP中Ni-Cu-PGE矿床矿化类型发生变异的关键因素。金宝山矿床的地壳混染程度较低,可能主要是早期橄榄石和铬铁矿的分异结晶导致了岩浆中硫化物出现了饱和。对于大槽-阿布郎当矿化岩体,只是在岩体边缘的局部出现了硫化物熔离,可能是围岩混染造成的。对于杨柳坪Ni-Cu-PGE矿床、力马河和白马寨Ni-Cu矿床,从微量元素蛛网中明显的Nb-Ta负异常,高放射成因187Os丰度的初始Os同位素组成(γOs(t)=100~120),S同位素等反映出显著的地壳混染,因而出现大量硫化物熔离。

Identificador

http://ir.gyig.ac.cn/handle/352002/3492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79100

Idioma(s)

中文

Fonte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Ni-Cu-PGE矿床矿化类型变异机理研究.马言胜[d].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9.20-25

Palavras-Chave #岩浆硫化物矿床 #矿化类型 #铜镍铂族元素 #镁铁-超镁铁岩 #岩浆演化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