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学及特异检测技术研究


Autoria(s): 周厚清
Data(s)

13/05/2009

Resumo

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俗称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为最多见。结核病至今仍为重要的传染病。估计世界人口中1/3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据WHO报道,每年约有800万新病例发生,至少有300万人死于该病。我国建国前死亡率达200-300人/10万,居各种疾病死亡原因之首,建国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卫生状态改善,特别是开展了群防群治,儿童普遍接种卡介苗,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为降低。由于耐药结核的出现已及HIV共感染等因素影响,目前发病率又有上升趋势。对于结核病的防治而言,其首要问题是结核病的诊断,而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查已成为临床医生诊断结核病、判断疗效和评估预后不可缺少的手段。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痰培养、涂片抗酸染色、胸片等结果,其中痰结核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依据之一,检测方法常规采用细菌学检查。痰中细菌学检查主要采用痰涂片和培养方法,涂片虽简单易行,但阳性率低,培养虽为金标准,但周期太长,均难以满足临床需要。细菌对部分患者可造成误诊或漏诊。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结核病诊断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时动态荧光定量(FQ—PCR)技术又是在原有的PCR技术上一次质的飞跃。 尽管许多文献已经报道了结核耐药的分子机理,但耐药的分子机理并没有充分了解。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序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两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TFJA和TFJB全基因组序列,分别为药物敏感株和耐多药株。在序列初步拼接后,获得了由189个DNA contigs(DNA序列连接群)组成的基因组框架图。借助10kb左右插入片段克隆的正反向末端序列信息以及PCR扩增技术,确定了全部DNA contigs在基因组上的物理位置,最后补上了所有“间隙(gap)” ,得到了全基因组序列。三种限制性酶切物理图谱证明了序列拼接的正确性。两株结核菌基因组大小为4.4Mbp左右,GC含量都在65.6%左右,其中TFJB株比TFJA株大7kbp,分别具有3591、3648个基因,83.7%的基因位于先导链上。我们比较了两株细菌的949SNPs位点,发现94个在TFJB中不同nsSNPs,这些SNPs位点的碱基在其它的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中是相同的。我们去掉了那些代谢途径与毒力代谢无关的基因,最后选择了6个基因的18个SNP,检测这些SNP在277株耐药或者药物敏感结核分枝杆菌中的保守性以及其耐药相关性。用PCR扩增含有SNP的序列,用统计学检验这些SNP是否耐药相关,结果发现,TFJB0109_CDS04405基因的407位点SNP(g->a)和TFJB0109_CDS00149基因上的SNP(720a->c,722插入t,727t->g,729g->t,以及735g->t)可能与SM耐药相关,其P-value分别是0.04128、0.02160和0.01394(见表3)。 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TB。在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研究的同时,我们筛选到一套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好的REAL TIME-PCR检测引物,并用它对105份不同发病时间的病人标本进行了检测。初步结果表明,应用本方法,样本检出率为98%,这一结果比涂片及分离培养更灵敏。

Identificador

http://ir.qdio.ac.cn/handle/0/1030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67473

Idioma(s)

中文

Fonte

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学及特异检测技术研究.周厚清[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9.20-25

Palavras-Chave #基因组 #结核分枝杆菌 #实时聚合酶联反应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