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固氮酶系的研究


Autoria(s): 吕群燕
Data(s)

1990

Resumo

从四川攀枝花钒铁矿周围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具有较高乙炔还原活性的固氮菌,经鉴定为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在Asby's选择性培养基上产生黄绿色萤光色素,还原乙炔,当培养基中加入lUMN_aVO_3·2H_2O时生长旺盛,产生深绿色萤光,具有较高的乙炔还原作用,实验表明,该菌株含有第二固氮酶,用Tn5对该菌进行接合诱变,获得了大量突变株,但进一步筛选nifH-突变株遇到了困难,可能是由于接合诱变效率太低的原因。用含有克氏肺炎杆菌nifH基因的质粒PPC1201对该菌进行定点整合诱变,得到了29株抗氨苄菁老素的菌株。进一步乙炔还原活性测定表明,其中可能含有14株第一固氮酶nifH基因突变的菌株,10株在第二固氮酶nifH突变的菌株,2株可能在第三固氮酶的nifH-like基因或在三个固氮酶结构基因之处的区域突变的菌株,3株可能在第一、第二固氮酶所共有的基因区域发生突变的菌株。

Identificador

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3555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06455

Idioma(s)

中文

Fonte

第二固氮酶系的研究.吕群燕[d].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990.20-25

Palavras-Chave #棕色固氮菌 #第二固氮酶 #突变株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