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草胺、甲胺磷及其复合对黑土真菌的生态效应


Autoria(s): 李新宇
Data(s)

2005

Resumo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潜在的生态风险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以中科院海伦生态站农田黑土作为实验土壤,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利用传统的(CFU和ergosterol)及分子微生物生态学技术(DGGE,real-time PcR,clolle library)研究了乙草胺、甲胺磷及其复合对黑土真菌的生态效应,并得出以下结果:经8周处理,中、高浓度乙草胺(150和250mgkg-1)对土壤真菌数量、生物量和可培养真菌种群多样性具有长期抑制效应。乙草胺处理8周后可培养真菌和土壤固氮微生物n州基因的种群结构不能得到恢复,而总的真菌结构可基本恢复。甲胺磷对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和生物量具有促进作用,以高浓度(250mgkg~(-1))尤为显著。高浓度甲胺磷(25omgkg~(-1))对nifH基因多样性有长期抑制效应。甲胺磷处理8周后可培养真菌种群结构不可恢复,而总的真菌和n积基因种群结构可部分恢复。两者复合后对真菌数量,生物量,多样性及n担基因多样性的影响无论是促进还是抑制其作用强度都大于单因子。处理8周后可培养真菌、总的真菌和n州基因三者的种群结构均不可恢复。克隆测序分析发现乙草胺、甲胺磷及其复合可明显促进植物致病真菌(colletolrichum;truncatum,Rhizoctonia zeae,Fusarium oxysporum)的生长,同时使土壤中常见的青霉菌数量减少,使农药处理后具有潜在的植物病害爆发的风险。本试验结果表明,乙草胺、甲胺磷及其复合对土壤真菌数量、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基因nifH的多样性及其种群组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产生某些不可逆的长期生态效应。复合处理对土壤真菌的影响要大于两个单因子作用,表现了明显的复合生态效应。一般来说受到午扰的真菌种群结构不容易自然恢复,因此建议在施用这两种农药过程中要避免大量、频繁的单独或复合施用。

Identificador

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3365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06360

Idioma(s)

中文

Fonte

乙草胺、甲胺磷及其复合对黑土真菌的生态效应.李新宇[d].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5.20-25

Palavras-Chave #土壤真菌 #nifH基因 #乙草胺 #甲胺磷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