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4-绿脓杆菌外毒素重组免疫毒素的构建与活性研究


Autoria(s): 崔京霞
Data(s)

2004

Resumo

白介素-4受体(IL-4R)在实体瘤和血癌等许多肿瘤细胞表面表达量很高构建导向IL-4R的免疫毒素,是研究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天然IL-4分子N末端和C末端含有很多与受体结合的活性位点,为了降低连接蛋白毒素时对这些位点的影响,将天然IL-4分子的N端和c端用寡肚GGNGG相连,并在非活性部位形成新的开口,构建了cpIL-4;为了进一步提高cpIL-4与IL-4R的亲和力,通过重叠PCR引入13位点突变,得到cpIL-4(13D);为了增强IL-4免疫毒素对淋巴细胞的选择性,在121位引入点突变,得到cpIL-4(13D121E)。将上述三种重组IL-4分子分别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进行表达。ELISA分析表明,三种重组蛋白均可与人IL-4抗体特异性结合。由于PE的DNA序列的GC含量很高,很难用常规手段进行改造,本文采用特殊条件的PCR反应和酶切反应进行绿脓杆菌外毒素PE的改造,得到PE38KDEL,并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进行表达。其特点是分子量较小,不含结合区,C末端氨基酸KDEL有利于提高其跨膜能力和细胞毒作用。将靶向分子分别与毒素分子相连,得到三种免疫毒素:cpIL4-PE38KDEL,cpIL4(13D)-PE38KDEL,cpIL4(13D121B)-PE38KDEL。将之分别于表达载体pET32a(+)进行表达,目的蛋白表达量均约为菌体总蛋白的30%。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诱导后表达的三种IL-4免疫毒素均可与hIL-4抗体特异性结合。采用Ni-NTA亲和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上述三种IL-4免疫毒素,纯度均在95%以上。用MTT法检测其细胞毒作用,结果显示,免疫毒素cpIL4(13D)-PE38KDEL可特异性地靶向产生IL-4R的细胞株,_且其活性与未突变的免疫毒素cpIIL4-PE38KDEL相比有2-3倍的提高;免疫毒素cpIL4(13D121E)-PE38KDEL对表达I型IL-4R的淋巴瘤细胞结合力较强,对表达II型IL-4R的内皮细胞结合力较弱,因此对淋巴瘤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这对于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血管渗漏症等毒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Identificador

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3307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06331

Idioma(s)

中文

Fonte

白介素4-绿脓杆菌外毒素重组免疫毒素的构建与活性研究.崔京霞[d].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4.20-25

Palavras-Chave #免疫毒素 #白细胞介素-4 #绿脓杆菌外毒素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