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深海沉积物中的微生物资源


Autoria(s): 王雪梅
Data(s)

16/05/2008

Resumo

由于采样条件和培养条件的限制,深海微生物研究的较少,因此目前海洋微生物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海和浅海。而深海独特的生态环境,使微生物形成了独特的代谢体系,成为新颖化合物的重要来源,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本文首次较为系统的研究了深度为1758-3600m南海海底沉积物中深海微生物资源的分离和活性菌株的筛选情况,旨在为探索我国南海深海微生物资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采用多种分离培养基从6个不同深度(1758、2620、3200、3500、3587和3600m)的南海深海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到225株深海微生物,包括40株放线菌和185株细菌。以分离得到的225株深海微生物为研究对象,从产蛋白酶、抗真菌、杀虫三个方面进行活性菌株的筛选,研究南海深海沉积物中的微生物资源状况: (1).将分离到的225株深海微生物,同时在10℃、28℃、45℃三个温度下进行产低温蛋白酶、中温蛋白酶、高温蛋白酶的筛选。初筛结果表明:这225株深海微生物大都有大小不同的产蛋白酶能力。10℃有产蛋白酶的有109株,28 ℃产蛋白酶的有160株,45℃产蛋白酶的有117株。筛选到一株在45℃下有较强产蛋白酶能力的菌株B1394,其酶活可达873U/ml,有一定的应用前景。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16SrDNA序列测定,将B1394定名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粗酶液性质研究发现:最适酶活温度60℃,最适pH 8.0, 40℃、50℃和60℃热稳定性较好, Mn2+ 、Mg2+ 、Ca2+对该蛋白酶有激活作用,Hg2+ 、Fe3+ 、Cu2+ 、Zn2+ 、 Fe2+对其有抑制作用,苯甲基磺酰氟(PMSF)几乎完全抑制其活性,推断为丝氨酸蛋白酶。 (2).对其中100株深海细菌和40株深海放线菌,以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为靶菌进行了抗真菌活性的筛选。初筛结果表明:分别有37株和35株深海细菌对立枯丝核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抑菌活性,分别占被检测细菌数目的37%和35%;有18株深海放线菌对立枯丝核菌有抑制作用,占被检测放线菌总数的45%。筛选到一株有较强抗真菌活性的深海放线菌SHA6,其发酵液对包括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在内的10种植物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其发酵液的理化性质进行初步研究发现SHA6发酵液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 对SHA6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后将其初步定名为为橙色单胞菌(Aurantimonas altamirensis)。 (3).以卤虫为初步筛选模型,对其中的20株深海放线菌进行了杀虫方面的筛选,结果发现有5个深海放线菌菌株表现有较强的杀虫活性。其中深海放线菌SHA4发酵液的乙酸乙脂提取物杀卤虫的活性最强,在浓度为100μg/ml时杀卤虫活性为83%,而在浓度400ppm时,48h可以杀死38%的甜菜夜娥。对SHA4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后将其初步定为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 sp)。 总之,本论文阐明了我国南海深海沉积物中微生物资源状况的初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南海深海微生物资源奠定了基础。

Identificador

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2681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06018

Idioma(s)

中文

Fonte

中国南海深海沉积物中的微生物资源.王雪梅[d].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8.20-25

Palavras-Chave #南海 #深海微生物 #蛋白酶 #抗真菌 #杀虫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