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灌和农药对农田土壤假单胞菌种群的影响


Autoria(s): 张勤
Data(s)

05/06/2007

Resumo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微生物修复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假单胞菌是土壤微生物中最重要、研究最多的细菌之一,能降解简单和复杂的有机物,它们因此而广泛的存在于土壤和水体。但有关于石油、重金属及农药污染物对农田土壤假单胞菌多样性及种群结构的影响却缺乏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本论文首次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与PCR-DGGE等现代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手段,系统评价了长期含石油和重金属污水灌溉对中国最大的石油、重金属污灌区——沈抚、张士灌区农田土壤中的假单胞菌多样性及其种群结构的影响。同时,本论文也研究了乙草胺、甲胺磷对黑土假单胞菌多样性及种群结构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 石油污灌区土壤中总的假单胞菌多样性显著高于重金属污灌区;石油污灌区旱田土壤假单胞菌多样性接近于对照清洁土壤,同时低于相似污染程度的石油污灌区水田土壤。进一步测序发现,Pseudomonas mendocina、Pseudomonas stutzeri、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所分析石油和重金属污灌区土壤中的优势类群,说明在长期污染胁迫下这3种假单胞菌分别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DGGE 结果显示石油和重金属污染土壤样品的可培养假单胞菌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但均低于对照清洁土壤样品。对各个土壤样品可培养假单胞菌菌株进行REP-PCR基因分型,结果表明这些假单胞菌之间有显著的遗传差异。进一步测序表明,土壤样品中可培养假单胞菌优势类群中含有Pseudomonas. fluorescens 和Pseudomonas. Putida两种。 黑土农田土壤中使用乙草胺会严重降低总的及可培养假单胞菌群落的多样性,而且在5周内不能恢复。而甲胺磷处理土壤与对照相比则差异不显著,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土壤中的总的及可培养假单胞菌种群不仅得到恢复而且超过对照。对各处理土壤总的及可培养假单胞菌DGGE谱带类型聚类分析,发现乙草胺、甲胺磷处理土壤样品均各自聚为一簇,说明农药污染类型是影响土壤中假单胞菌种群结构的重要因素。

Identificador

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2541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05948

Idioma(s)

中文

Fonte

污灌和农药对农田土壤假单胞菌种群的影响.张勤[d].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7.20-25

Palavras-Chave #污水灌溉 #农药污染 #假单胞菌 #PCR-DGGE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