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拮抗菌和外源水杨酸对核果类果实抗病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


Autoria(s): 徐祥彬
Contribuinte(s)

田世平

Data(s)

2008

Resumo

在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病原真菌的侵染会引起果实腐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生物和非生物因子诱导果实抗病性,已经成为采后病害防治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果实抗病相关基因,通过分子杂交和蛋白羰基化免疫检测技术,研究了外源SA和酵母拮抗菌诱导果实抗病性机理,结果表明: 1. 通过优化RNA提取方法,能从含有多糖的冬枣、葡萄、甜樱桃、桃、番茄等果实中提取到质量较好的RNA,用于RT-PCR和Northern杂交。 2. 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甜樱桃果实克隆了两个抗氧化相关基因CAT2(Genbank:EF165590)和GPX(Genbank:EF165591)和两个PR基因GLU-1(Genbank:EF177487)和GLU-3(Genbank:EF177488)。其中CAT2全长cDNA序列为1479 bp,编码492个氨基酸;GPX全长cDNA序列为513 bp,编码170个氨基酸;GLU-1全长cDNA序列为1050 bp,编码349个氨基酸;GLU-3部分cDNA序列为454 bp,编码141个氨基酸。 3. 酵母拮抗菌Pichia membranaefaciens处理不同成熟度的甜樱桃果实,能显著降低果实贮藏期间青霉病(Penicillium expansum)的发生,并且对低成熟度果实的病害防治效果更为明显。酵母拮抗菌的抑病机理与减轻了甜樱桃果实蛋白羰基化程度,诱导了果实抗氧化酶基因(CAT和GPX)和PR基因(GLU-1)的表达和提高了抗氧化酶(CAT和GPX)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有关。 4. 四种酵母拮抗菌P. membranaefaciens, Cryptococcus laurentii, Candida guilliermondii和Rhodotorula glutinis处理桃果实,可显著降低贮藏期间的褐腐病(Monilinia fructicola)。这是由于酵母拮抗菌能抑制病原菌侵染造成的氧化胁迫和蛋白羰基化。此外,酵母拮抗菌处理还能显著诱导CAT、POD、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相应基因的表达。 5. 水杨酸(SA,2 mM)处理采后不同成熟度的甜樱桃果实,能显著降低青霉病的危害。其抑病机理与SA处理能减轻P. expansum侵染引起的果实蛋白羰基化程度,显著提高CAT、GPX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和相关的酶的活性有关。而2 mM的SA处理对P. expansum的生长没有直接抑制作用。 6. 水杨酸(SA,2 mM)与P. membranaefaciens(1×108 CFU/ml)配合处理能显著降低低温贮藏期间桃果实的褐腐病,并能提高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POD的活性和相关基因的表达。另外,2 mM的SA对拮抗菌P. membranaefaciens的生长没有影响,但能够抑制病原菌M. fructicola的孢子萌发和菌丝扩展。

Identificador

http://ir.ibcas.ac.cn/handle/151111/6281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41966

Idioma(s)

中文

Fonte

徐祥彬.酵母拮抗菌和外源水杨酸对核果类果实抗病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中科院植物所 博士 学位论文].2008.资料索取号:BS/:46/2008

Palavras-Chave #发育生物学 #酵母拮抗菌 #水杨酸 #采后病害 #诱导抗病性 #蛋白羰基化 #Antagonist #Salicylic acid #Postharvest disease #Induced resistance #Protein carbonylation.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