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属入侵种的可能分布区预测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


Autoria(s): 刘伟
Contribuinte(s)

桑卫国

Data(s)

2006

Resumo

苋属(Amaranthus)约40种,世界均有分布。我国有20种,分布很广,其中外来种为17种(11种为入侵种),危害旱田作物、果树、茶树和蔬菜。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是苋属入侵种中发生频率最多、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杂草。本文首先基于反枝苋在世界范围内4207个实际分布点及其对应的气候、地形和土壤三类要素28个环境因子的定量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据此估测其中心可能分布区和最大可能分布区,并与实际分布点进行比较;然后利用GARP生态位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影响苋属8个入侵种地理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并对其全球可能分布区进行预测,并根据苋属入侵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8个苋属入侵种进行聚类分析;最后基于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分析对GARP模型及GIS模型对反枝苋全球可能分布区的预测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和比较,结果表明: (1) GIS模型预测显示14个环境因子在决定反枝苋全球分布格局中起着重要作用。反枝苋中心可能分布区位于新西兰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南美洲北部少数地区、北美洲西北部及东南部部分地区、欧洲大部分地区和中国东南部。最大可能分布区位于南美洲中南部、北美洲大部分、非洲北部小部分、澳大利亚南部及北部少数区域、欧洲大部分地区和亚洲大部分地区及中国除西藏、青海、新疆、四川西部以外的地区。中心可能分布区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分布点吻合较好,而最大可能分布区则过于广阔。 (2) GARP模型预测显示14个环境因子中雨日频率,极端低温,海拔这三个环境因子的影响较为重要,是苋属8个入侵种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聚类分析表明8种苋属入侵种按欧式距离的长度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反枝苋、凹头苋;第二类:刺苋、皱果苋、尾穗苋;第三类:绿穗苋、白苋、北美苋。 ROC分析结果显示GARP模型对反枝苋的可能分布区模拟效果(AUCGARP=0.857)好于GIS模型,其中GIS模型对反枝苋中心可能分布区的模拟效果(AUCGIS-CENTER=0.832)好于最大可能分布区(AUCGIS-MAX=0.778)。 苋属8个入侵种均有分布的地区为澳大利亚沿海地区,新西兰,中国东南沿海,欧洲西部,南美洲部分国家,美国,非洲中部。 (3)两种模型所预测的反枝苋的可能分布区有很大程度的重合性,GARP模型预测的可能分布区大于GIS模型预测出的中心可能分布区,但小于GIS模型预测出的最大可能分布区,且和实际分布点拟合程度较好。

Identificador

http://ir.ibcas.ac.cn/handle/151111/1383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41741

Idioma(s)

ch

Fonte

刘伟.苋属入侵种的可能分布区预测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中科院植物所硕士学位论文].2006.资料索取号:SS/:22/2006

Palavras-Chave #生态学 #苋属 #入侵种 #环境因子 #可能分布区 #Amaranthus #Invasive species #Environmental factors #Possible distribution range #GARP #GIS #ROC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