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G蛋白偶联受体OSGPCR1功能的研究


Autoria(s): 戴晓燕
Data(s)

2006

Resumo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单子叶植物的模式植物,它为全球近一半的人口提供食物,但是低温、高盐、干旱等非生物胁迫,每年都会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G蛋白介导的信号途径是传递胞外信号比较保守的作用机制之一。动物细胞对于G蛋白及其受体(GPCRs)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植物细胞中对它们的研究刚刚起步。本文从越冬稻低温响应芯片上筛选到一个膜蛋白,它编码一个推测的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receptor, GPCR),据此我们将其命名为OsGPCR1,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OsGPCR1的cDNA全长为1407bp,编码468个氨基酸,在蛋白水平上的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该基因与动物中研究的比较多的异源三聚体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同源性达到44%。经过跨膜结构域预测表明OsGPCR1具有9TMs结构,以GFP为标签的亚细胞定位表明OsGPCR1定位在膜上。GTP酶活性测定试验表明,OsGPCR1蛋白能够激活水稻RGA的GTP酶活性,此外,以泛素裂解体系为基础的酵母双杂交实验表明,OsGPCR1能够与RGA相互作用。说明OsGPCR1编码的蛋白是水稻中的一个G蛋白偶联受体。 OsGPCR1的表达受低温、干旱、高盐的诱导,但不受ABA,GA,ACC,IAA的诱导。在『F常生长条件下,OsGPCR1在水稻各器官中均有表达,但强弱有所不同。 在拟南芥和水稻中超表达OsGPCR1都能显著增强转基因植物对干旱、高盐、低温的耐受性。而在水稻中抑制OsGPCR1的表达,转基因水稻呈现出干旱、高盐、低温的敏感性。对转基因拟南芥下游基因的分析表明,超表达OsGPCR1能够在非胁迫条件下激活CBF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结合OsGPCR1不受ABA诱导的表达模式,我们推测OsGPCR1可能是通过不依赖于ABA这条途径而传递信号的。借助超表达和转反义水稻材料,利用水稻全基因组芯片研究OsGPCR1靶基因的结果表明,不论OsGPCR1基因表达量的降低或上升,都导致大约30%的与转运相关的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改变。这暗示OsGPCR1可能通过囊泡运输传递胞外信号。此外FM4-64对超表达和转反义水稻幼根细胞染色标记后,OsGPCR1反义抑制水稻细胞内囊泡在细胞两端呈聚集状,即形成“BFA区间”,而超表达OsGPCRI水稻细胞内囊泡呈密集状。这些结果都表明OsGPCR1可能通过调控囊泡运输而将胞外胁迫信号传递进胞内。

Identificador

http://ir.ibcas.ac.cn/handle/151111/725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41247

Idioma(s)

ch

Fonte

戴晓燕.水稻G蛋白偶联受体OSGPCR1功能的研究.[中科院植物所博士后学位论文].2006.资料索取号:BH/:8/2006

Palavras-Chave #植物学 #水稻 #G蛋白偶联受体 #OsGPCRI #RGA #非生物胁迫 #囊泡运输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OsGPCRl #RGA #abiotic stress #vesicle traffic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