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胆体的光谱特性和光能传递


Autoria(s): 高士杰
Contribuinte(s)

顾青天

路荣昭

Data(s)

1998

Resumo

一,螺旋藻藻胆体光谱特性及其光能传递的研究 1,完整藻胆体与解离藻胆体吸收光谱的比较研究 对螺旋藻完整藻胆体和解离藻胆体的吸收光谱中进行了比较研究。随着PBS逐渐解离,其吸收光谱表现出如下变化特点:在紫外区,吸收峰始终位于355nm,尖形峰逐渐变成钝形峰;在红区,完整藻胆体和解离藻胆体都有很强的光吸收,吸收峰呈平顶状,其半带宽逐渐变小,紫外区与红区相对吸收强度比值逐渐变小,四组导数吸收光谱中的小峰数目越来越少。室温荧光发射光谱表明,PBS在低于0.9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变得不稳定,并开始逐渐解离,解离的PBS与完整的PBS相比,其荧光发射峰逐渐蓝移。 2,藻胆体在解离过程中荧光发射和光能传递的研究 完整藻胆体的室温荧光发射光谱中只有一个峰,在678nm。说明在完整藻胆体中,光能传递效率高。在77K荧光发射光谱中,完整藻胆体只有一个峰,位于682nm,这是L_(cm)(TE_1)的荧光峰;严重解离的藻胆体的主峰在656nm,是PC的荧光;在679nm有一个小峰,是APC-B的荧光(TE_2)。据此,我们提出螺旋藻藻胆体的光能传递链为:(此处表从略,见全文) 二,螺旋藻藻胆体核心及其与藻蓝蛋白的重组 PC+core混合物,浓缩重组48h后,其室温荧光发射峰位于663nm,与PC的室温荧光发射峰643nm和PC+core混合物(未重组)的室温荧光发射峰648nm相比,说明部分APC与部分PC发生了重组,使部分PC吸收的光能传递给了APC,使荧光发射峰红移;与藻胆体核心室温荧光发射峰664nm相比,则非常接近,说明重组效果较好。PC+core混合物(未重组),其77K荧光发射光谱中有两个峰:654nm,679nm,分别是PC,APC-B的荧光峰,F679/F654的比值为32.0%。我们以F679/F654比值的变化来判断PC与core是否发生了重组。PC+core混合物,经48h浓缩重组后,77K荧光发射光谱中有F657,F679两个峰,F679/F654的比值则为45.9%,比未重组的混合物32.0%升高了,说明部分PC与core发生了重组,部分PC吸收的光能传递给了APC和APC-B,使F679加强,F654减弱。 三,螺旋藻藻胆体一类囊体膜光谱特性与光能传递的研究 藻胆体一类囊体膜的吸收光谱,室温荧光发射光谱和77K荧光发射光谱表明:藻胆蛋白能将捕获的光能传递给叶绿素a,叶绿素a捕获的光能不能逆传给藻胆蛋白。 四,藻胆体一类囊体膜的重组 藻胆体一类囊体膜的吸收光谱说明,一部分被洗下来的PBS能重新结合到类囊体膜上,但并没有达到100%的重组。 五,整体螺旋藻光谱特性及其光能传递的研究 整体螺旋藻光谱特性与PBS-类囊体膜的光谱特性极为相似,表现出同样的规律:PBS的吸收面积与叶绿素a相比,叶绿素a的吸收是主要的。 从PBS-类囊体膜和整体螺旋藻的吸收光谱,室温荧光发射光谱,77K荧光发射光谱的研究中可知,二者表现出极为相似的规律:PBS藻胆蛋白捕获的光能能传递给叶绿素a,叶绿素a捕获的光能不能逆传给PBS藻胆蛋白。主要的捕光物质是叶绿素a。 另外,我们还对Spirulina platensis 6 and Spirulina maxima的藻胆体在解离过程中的荧光发射和光能传递进行了研究,表现规律与Spirulina platensis相同。

Identificador

http://ir.ibcas.ac.cn/handle/151111/409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40774

Idioma(s)

ch

Fonte

高士杰.藻胆体的光谱特性和光能传递.[中科院植物所硕士学位论文].1998.资料索取号:SS/:1/1998

Palavras-Chave #植物生理学 #螺旋藻 #藻胆体 #核心 #类囊体膜 #解离 #吸收光谱 #重组 #荧光光谱 #Spirulina platensis #phycobilisomes #core #thylakoid membrane #dissociation #absorption spectrum #reconstitution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um
Tipo

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