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棉组织培养及转化研究


Autoria(s): 王金龙
Contribuinte(s)

孙敬

Data(s)

1997

Resumo

1.以MS无机盐+B 5有机成分为基本培养基,附加2,4-D,KT,ZT等激素,以农艺性状良好,抗枯萎病的棉花品种“冀492”为材料,建立了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体系. 2.实验结果表明,2,4-D是诱导愈伤组织产生的促进因子,效果明显好于其它生长素类物质,但是随着培养基中2,4-D浓度的升高,愈伤组织状态也会变差,褐化严重,而且,附加O.lppm 2,4-D,O.lppm K T的培养基是较为合适的培养基.IAA,NAA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十分理想,此外,愈伤组织的产生还同外植体,基因型和一些物理条件有关, 胚性愈伤组织的产生,需不断调节培养基中激素浓度,逐步降低2,4 -D浓度,并添加低浓度ZT,胚状体要在去除2,4-D的培养基上才能产生.虽然,2,4-D对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是必须的,但是却抑制胚状体的发育. 3.培养基中硝态氮和氨态氮比例,激素浓度和种类,活性炭的添加,对于胚状体的萌发和成熟有重要影响,硝酸钾加倍,硝酸铵减半,并附加低浓度ABA和活性炭是胚状体诱导和成苗(去除ABA)的适宜培养基,而附加0.2ppm N A A,0.2ppm ZT和活性炭的M S2培养基是胚状体成熟的适宜培养基.通过对胚性愈伤组织的干燥处理,培养基中低浓度ABA和活性炭的添加,比较有效地抑制了畸形胚的产生,大大地提高了正常胚的比例. 4.对陆地棉“冀4 9 2”的下胚轴和子叶利用含Bt抗虫基因的根农杆菌(AgrobacterIIm tumefrens)进行了遗传转化研究,在筛选培养基上获得了大量生长旺盛的阳性愈伤组织,葡糖酸苷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愈伤组织均有G us基因的表达. 5.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进行了将含有Bt抗虫基因DNA的大肠杆菌质粒导入陆地棉“冀492”的实验,并收获了近1 0,000粒种子,为从大量种子中筛选出抗性种质材料,建立了卡那霉素田间初步筛选法. 6.利用活体压片和石蜡切片技术对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和胚状体起源进行了观察,发现胚状体发生主要是通过类合子途径进行的,胚状体可能起源于单细胞. 7.通过对相同培养基上的非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和不同时期胚状体的可溶性蛋白SDS - PAGE电泳分析,发现16KD和50K D蛋白特异性地存在于胚性愈伤和各期胚状体中,该蛋白可作为胚性愈伤组织的筛选标记.对不同发育时期的愈伤组织进行了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的IE F/SD S-PA G E双向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的愈伤组织同工酶酶谱和可溶性蛋白电泳图谱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别,分化前期的胚性愈伤组织酶的活性强,种类多,并且有新的蛋白斑点的出现,这些都可能与体细胞胚胎发生相关.

Identificador

http://ir.ibcas.ac.cn/handle/151111/379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40729

Idioma(s)

ch

Fonte

王金龙.陆地棉组织培养及转化研究 .[中科院植物所硕士学位论文].1997.资料索取号:SS/:6/1997

Palavras-Chave #植物生理学 #陆地棉 #组织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转化 #筛选标记蛋白 #体细胞 #胚胎发生机制 #upland cotton #Tissue culture #Somatic embryogenesis #Transformation #Protein of selective marker #Mechanism of somatic embryogenesis
Tipo

学位论文